尘封的乡档(85)|买地者:养济院以组织或以组织负责人的名义买地

封面新闻 2019-02-26 11:00 37018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尘封的乡档(84)|买地者:庙宇文昌会买地作为会产,既保值又能增值

在民间社团组织中,有一个叫养济院的组织,也加入到了购置田地产业的队伍中。在留存下来的清朝土地契约中,有多件契约是养济院买地的凭证。

古代具有养老福利性质的安济院(资料图片)

5件将地卖给养济院的契约

光绪8年(1882)四月初四日,辅国寺僧道德在契约中写道:

“情因累债无处设办,特请寺邻商议,请示遵批,将水田出售。自行请中觅寻买主说合,其田大小十四块,系螃蟹堰起水,幺堰子灌溉,基地一段,房屋一院二向,门扇窗格俱全,周围篱寨竹树俱全;粪池一口,河边大小杂树,一并在内……杜卖与养济院名下承买耕输管业。”

这些水田的总面积为15亩,总价为九九色纹银710两。

光绪11年(1885)一月二十日,杨志清在契约中说:

“情因需银使用,愿将先祖分授己名下水田一块,官弓约计五分零,载粮二分……基地七分零,砖草房四间,门扇窗格俱全……房屋、基地、大小竹树、芦茅茨草、浮沉砖石,一并在内出售……甘愿一并捆卖与养济院首事庄肇元、魏鸿楷、杨士昌名下出银承买为业。”

这份有水田和房屋在内的产业,最后卖的总价为九九色纹银65.28两。

光绪12年(1886)四月初八日,李魏氏与儿子李思纯在契约中写道:

“母子同堂商议,移窄就宽,需银使用,无从出备,愿将先年所置……灌溉水田一块,官弓丈计五亩零,载粮七分六厘四毫……座宅一院,正草房一向六间,门扇窗格俱全……所有界内大小杂树、芭茅茨草,浮沉砖石,毫无除留,一并搭在田内受价。”

按照惯例,他们“比日请中,先尽房族,无人承买,只得另请中证再三说合,母子商议,甘愿捆卖与养济院首事杨士昌、庄肇元、魏鸿楷等名下出银承买。”

这块面积5亩的水田加上一个院落的房屋等,总价为九九色纹银288.5两。

光绪15年(1889)六月二十六日,曾思泰与夫人姚氏以及儿子曾庆杨、侄子曾庆璋、曾庆璜在契约中说:

“情因要银需用,无处设办,夫妇子侄商议,愿将……灌溉水田一段,大小十三块……约计十一亩零,基地一段,约计一亩五分零;扇架草房一院,一正一横,连尤门大小共八间,门扇、窗格、墙垣俱全……其界内大小竹树、芦茅茨草,砖头瓦石及秧苗,公项大粮津贴、捐输、旗米、社仓、公田、积谷,书押画字,一捆搭在田内受价出售。”

最终,这份产业卖给了养济院,总价为纹银533.8两。

宣统3年(1911)四月十八日,黄荣三、黄波臣与侄子黄玉亭、黄少朋等,“情因移窄就宽,需银应用,四房叔侄伙同商议,愿将先年官合伙置之业”,总面积6亩多的大小10块水田,“串架草房共九间,粪池一口”及界内附着物一并出售给养济院,总价为九九色纹银698两。

寺院经济也出现了破产现象

以上5件土地契约,买主都是养济院。其中,杨志清、李魏氏与儿子出售的两件产业,是卖给养济院3个首事名下的。

值得一提的是,光绪8年辅国寺僧人道德出售产业一事比较特殊。以往我们见到的卖主,都是农民,寺僧卖产业,比较罕见。

旧时,无论大小寺院,一般都是有产业的。寺院的收入,除善男信女供奉的香火钱财外,还有寺院的田地产业。这些田地,寺院僧人不会去耕种,是租佃出去的。所以,辅国寺僧人道德出售的,就是这样的产业。

光绪8年,在当时整个社会普遍信佛的环境下,寺庙的日子一般都比较好过,而辅国寺的这个僧人道德,却负债累累,竟然达到了破产边缘的境地,只得出售产业度过危机。

这从另一角度说明,当时社会的贫富分化,影响面是比较广的。即使是化外之地的寺院,也受到了波及。

那么,到处购买产业的养济院,是怎样的一个组织?为什么会从农民手里购置田产?其中折射出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

请看下一期,我们将为您揭开养济院的神秘面纱。

【下期看点】

尘封的乡档(86)|买地者:到处购买产业的养济院,是怎样的一个组织?

特别鸣谢: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