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乡档(86)|买地者:到处购买产业的养济院,是怎样的一个组织?

封面新闻 2019-02-26 11:01 36892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尘封的乡档(85)|买地者:养济院以组织或以组织负责人的名义买地

上一期我们说到,一个叫养济院的民间组织,在农村大量购置田产。

所谓养济院,是古代的福利慈善机构之一,主要负责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类似现在意义上的收容所。一般由政府出资修建和运行,也有以私人名义捐修并负责运行的。

在中国,养济保民的思想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养济院的历史也很悠久,最早的养济院,出现在南朝齐武帝时期。

东汉养老画像砖。(四川博物院藏)

汉朝70岁以上的老人福利待遇高

早在商周时,养济保民思想在统治阶层就萌芽了:商王盘庚提出“罔不惟民之承保”“式敷民德”,周文王提倡“怀保小民,惠鲜鳏寡”“用咸和万民”,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将其父亲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明德慎罚、以德治民。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学派继承保民思想,《周礼》中提出:“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如今大家都熟知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理想,已经成为历代仁人志士追求的梦想,也成为统治者实施救济政策的思想基础。

秦朝对鳏寡孤独的救助,甚至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汉朝开始付诸行动,对鳏寡孤独的救济,主要是官府发放物品。

四川出土的汉砖中,就有这样的情景再现。1956年出土于彭州市太平乡的东汉养老画像砖,是四川地区目前出土文物中唯一一块养老题材的画像砖,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属于明星级别的画像砖,现藏于四川博物院。

汉代对老人格外照顾,70岁以上的老人地位比肩于年薪六百石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老人们凭鸠杖免劳役赋税、享有官府发的粮食、酒肉,自由出入官府、府第不必屈身礼数。

对80岁以上的老人,官府每月赐米一石、酒5斗、肉20斤;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加赐帛两匹。活得越久,待遇越高。

东汉养老画像砖拓片。(四川博物院藏)

朱元璋设立的养济院福利丰厚

最早的救助机构,是南朝齐武帝的文惠太子设立的六疾馆,主要收养贫病之人。此后,梁武帝设置了孤独园,北魏孝文帝设立了别坊。

进入唐朝后,官府探索设立了收容贫老、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养病坊。

开元22年(734),唐玄宗下令:“京城乞儿,悉令病坊收养,官以本钱收利给之。”养病坊兼官办孤儿院,经费由官本放贷的利息提供。

被金军抓走的宋徽宗,在位时设置了居养院,主要收养孤贫小儿和“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还设置安济坊为医疗救助机构。

作为官方的救助制度,养济院正式设立于动荡不安的南宋初年。新建立的养济院糅合了安济坊与居养院的功能,主要收养流民乞丐。

养济院在元朝初称为孤老院,以收养孤老为主。

洪武元年,穷苦人出身的朱元璋就高度关心“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承诺“官为存恤”。4年后,朱元璋下令各地官府设立孤老院,不久改名为养济院。

养济院的福利很丰厚:凡是被收留的,每月都会给予大米3斗、库布一匹。遇到自然灾害,对无家可归者,更是免费给予稻种耕牛,并赐良田15亩。也就是说,明朝每年要补贴大量金钱用于养济院。

除建立养济院收容老人外,朱元璋还颁布诏书和法令,规定每地要善待老人,并让县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进行慰问。

明英宗时,更是出台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养老制度,年满70岁以上的老人,国家赐予爵位,每月给予生活补贴。

清朝官办养济院逐渐转为民办救助活动

清朝定鼎后,顺治5年(1648)下诏:“各处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及残疾无告之人,有司留心举行,月粮依时给发,无致失所。”

清朝初期,养济院奉行明朝的原籍收养政策,到乾隆时发生了改变。

乾隆2年(1737),由于此前四川遭遇半个多世纪的战乱、瘟疫等,外逃他乡的四川流民、乞丐最多。

朝廷考虑很周到:“若将远方流丐照各省之例一概送回原籍(四川),其老病茕民,举步维艰,既多跋涉之苦,亦非矜全之道。”所以,“将川省外来流丐,饬令地方官稽查,果系疲窿残疾无告穷民,准其一律收入养济院。”

到嘉庆、道光时,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政府财政恶化,加上战乱不止,养济院无法承受大规模的社会救助,逐渐衰落。清朝后期,一些以乡绅、商人为主体的民间救助活动日益活跃。

回过头来看上一期说的养济院大量购置田产,就会明白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但须说明一点的是,这类民间性的养济院,肯定与官府主导的纯公益性养济院是有区别的。

无利不起早,养老产业是一座富矿,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下期看点】

尘封的乡档(87)|买地者:收养丧夫且贫穷的年轻节妇及其年幼子女的清节堂

特别鸣谢:

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

评论 1

  • 仰望盘古大神的肚脐眼儿 2019-03-07

    民间能人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