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姓(7)|战国时期,许姓人分衍到了当时的赵、魏、齐、韩、燕等国

封面新闻 2019-11-07 15:08 86687

许姓(6)|春秋时期,许姓人最早的活动区域在如今河南境内的颖水流域

许国灭亡后,一些原本是许国贵族的人,流亡到他国,靠着自身能力为官,除了上一期我们介绍过的楚国的农学家许行外,还有战国时期的赵国的国尉许历,魏国的大夫许绾等。

在当时的齐、韩、燕等国,也出现了许姓人的身影,他们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不少人处于社会下层。他们定居在当地,为许姓人的分衍做出了贡献。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资料图片)

赵国百夫长许历:“一言犹败秦”

许历在赵国军中最初只是一个百夫长。但他在赵、秦对战时,给主将赵奢出的一个主意,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以赵国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大将胡伤率军攻打赵国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县)。

赵奢认为:“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赵奢的看法与赵惠文王不谋而合。

赵惠文王命赵奢领兵前往营救,百夫长许历随军出征。

赵奢成功地迷惑秦军后,带军急进到距离阏与50里的地方。赵军远离后方,孤军独进,形势十分危险。

许历对阏与一带地形很是熟悉,不顾此前赵奢“有以军事谏者死”的禁令,冒着生命危险进见赵奢,建议说:“秦军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来到这里,现在他们正朝我们赶来,士气很旺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的话,必定要失败。”

赵奢对许历的看法很是赞同。许历又指着北山说:“北山是制高点,谁先占据北山谁就能得胜。”

赵奢立即发兵万人抢占了北山制高点。秦军来了后,攻打北山上不去,在山下挤成一团。赵军利用有利地势,居高临下,俯击秦军。同时,赵军主力也从外围包围秦军。秦军大败,四散溃逃。阏与之围被解除。

此次战役,使秦军遭受了一次最大的挫折,多年后仍不敢轻举妄动,恐怕重蹈阏与的覆辙。

事后,赵国论功行赏,赵奢被封为马服君,许历被封为国尉。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军戎·从军诗五首》之四赞道:“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魏国大夫许绾:善于劝谏君主

在各诸侯国的许姓人,不仅善于打仗还善于劝谏君主的人,是魏国的大夫许绾。

魏王想修建一座高台,名字都取好了,叫中天台,意思是直插云天的高台。魏王非常激动,怕大臣认为他劳民伤财来阻拦,就先把话撂出来说:“哪个敢来劝谏,我就让他死!”

老大狠话说到这种程度了,谁还愿意去送死?偏偏许绾站了出来,但他用了心思。他对魏王说:“听说大王要建中天台,好安逸哦,我想帮助大王一臂之力。”魏王开始心头都还防备着许绾,以为他要来阻拦,没想到他不但不反对,反而还站在自己一边,高兴得很:“你想咋个帮我喃?”

许绾说:“中天台的意思,就是要通到天上去嘛。我听说天离地有15000里那么高,即使不修那么高,也要高7500里。我测算了一下,占地至少要8000里,我们魏国的土地肯定不够啊!所以,我们就得把周边国家打下来,把他们的地给占了。如果还不够,就继续攻伐,把地占够,否则咋个修得起来嘛。所以,我建议大王马上出兵,攻打邻国!”

魏王听了,活生生地把一口气憋在肚子里,半句话都说不出来,只得放弃修建中天台的想法。

许绾用巧计阻止了魏王的莽撞想法,保住了魏国的财力,也让老百姓免却了劳役之苦,这事受到了后人的高度赞扬,许绾也因此名留史册。

黄勇/文

【下期关注】

请看许姓(8)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