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化专业分工重构行业,“团播”激发新型文化消费 | 封面评论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7-31 14:50 131980

蒋璟璟

近期,“团播”成为广受关注的直播形式。所谓“团播”,是指多人在同一直播间进行舞蹈、唱歌等才艺表演的演艺直播形式。与一个人、一台手机就能干的传统秀场直播不同,经过近两年的迭代升级,不少团播已经发展成需要大量专业人士配合的专业表演舞台,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秀场直播的产业。据报道,2025年团播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亿,全年全行业团播间数量将达到5000个-7000个。近来,一些平台陆续发布新规,进一步规范直播团播。(大河报)

持续多年发展进化之后,网络直播行业,进入了多元化、细分化、专业化的新阶段。在这其中,“团播”的崛起,尤其令人瞩目。从某种意义上说,团播不只是一种新的直播形式,更是一种新型文化生产与消费形式。一般认为,“直播”是个人秀,是魅力个体的单打独斗——达人、网红的爆得大名,就是基于这一逻辑。与之相较,团播则是一群人而非一个人,除了台前主播的才艺展示,幕后运镜、编舞等角色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其中,可能有“主角”,也可能都是主角。当越来越多精致、专业的团播直播间涌现,这极大拓展了网络直播的想象空间。

我们知道,网络直播,一般都是小屏、竖屏。而按照传统理解,小屏、竖屏处理“集体秀”“大场景”等, 是存在天然劣势的。但,凡事不能一概而论,人气高企的团播,就证明了小屏、竖屏与网络直播的叠加,还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支撑这种可能性的,首先是平台的生态建设,比如说抖音就曾发布多项管理规范,持续打击公会不合理压榨主播等不当行为,这极大推进了团播底层组织架构、组织文化的升级进化。

当然也应该看到,除了平台的引导与护航,团播之所以能够大爆发,本质上还是要得益于全社会演艺行业的深厚根基。时至今日,团播制作之用心、效果之精良,远远超出很多人的预想。据悉,团播的前台通常需要5-7个主播,幕后则需要搭配1.5倍人数的主持人、运镜师,以及妆造、舞蹈、服装等中台部门;不少团播采用跟大型音综、顶级晚会同水平的灯具、音响、摄录设备,对标电视制作水准……团播对于才艺人才就业以及上下游供应链的拉动效应,可见一斑。

网络直播再出爆款,与其说是团播出圈,不如说“团播复兴”。倘若追根溯源,“团播”实则并不是一种从无到有的新事物,而是乐队、戏曲、晚会等“传统”多人表演在直播时代的新表达。透过国风舞蹈、hip hop、二次元等专业舞台级的团播演出,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充满精致感的“组合艺术”的回归。这不是那种简单的“主播—粉丝”关系,而是更复古的“表演者与欣赏者”关系。这种“复古”,置于当下语境内,则有了某种新型文化消费的含义。

一种久违的精致、一种创新的复古,让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遇到了心意相通的观众。文艺的存在有N种样态,有理由相信,百花齐放的团播,正是当下的演艺人才们,实现专业价值、审美价值与市场价值高效捏合的最佳选项之一。

评论 1

  • BBlackk 2025-07-31 发表于四川

    关注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