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漫漫黄沙地 今日连绵梭梭林 以水定绿让家园披上绿装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25 13:37 55617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是阻止两大沙漠汇合的重要绿色屏障。近年来,民勤县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较大的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进入七月下旬,当地群众在农田劳作的同时,还要来到沙漠进行补水作业,保证今年新栽树苗的成活率,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家园披上绿装。

总台记者 柴世文:我现在的位置是甘肃省民勤县的四方墩区域,在我身后就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梭梭林。

在盛夏时节,置身其中,感受到一片勃勃生机。在梭梭林的远处,一片黄色的区域就是巴丹吉林沙漠的东缘。

这个沙漠的存在,也在提醒着我们,这里正在发生着一段人进沙退的故事,因为就在13年前,这块区域还是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以及戈壁滩,所以四方墩区域也是民勤县的五大风沙口之一。

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从2010年开始,民勤县依托三北工程、省级财政防沙治沙等项目资金,对整个区域进行治理,完成人工造林3.5万亩,群众每年也到这里义务压沙,面积超过了6万亩。

尤其是2016年以来,当地利用众筹方式汇聚社会资本进行植树造林,邀请全国志愿者累计1万余人次参与压沙造林,建立了153个公益造林点,2.8万亩沙地得到了治理。通过近年来各方持续努力,曾经肆无忌惮地流沙被牢牢“锁定”。

在民勤,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沙漠里面种梭梭,并不是越密集越好,因为它要符合当地的降雨以及水文条件,而且又要发挥它防风固沙的作用。如果种得太密集了,梭梭有可能长不大,甚至说枯死,但是如果种得太稀疏了,又起不到防风固沙的效果,经过这么多年反反复复的探索,每一列上,一株和一株之间的距离是2米,但是每一行的梭梭林之间,它们的距离是4米,而4米的距离也能方便补水罐车的进入,所以说一亩地的最佳种植密度是72株,这样既能保证梭梭地成活率,又能发挥它们固有的防风固沙的作用。

像我身边的这些梭梭林,都是在2016年栽种的。在这片梭梭林边上,还有一片区域是今年刚栽种了梭梭、红柳等,像这种造林前期、根系尚不发达,地表蒸发量大的月份,还要进行人工补水,根据实际降雨量,每月要补1到2次。

今年,四方墩区域降水比较少,3月份种下的梭梭,截至目前已经补了五次水,现在正在进行七月份的补水工作,四辆罐车齐头并进,后面总共有11根出水管,这样一次就能同时给11行梭梭补水。

每个树坑要浇40升水,一个10方的罐车,只能浇170个树坑子左右,水用完后,只能到三公里外去取水,一天至少要跑八趟。即使这样,四辆车每天也只能完成60亩地的补水任务,所以,到了七八九月份,一个补水季就要持续15天,工人们带着吃的,就近就地就把中午饭解决了。11个出水管就是11个工人,当地在治理荒漠化的同时,本地群众以劳务输出的方式参与生态治理当中,累计出工1.08万人次,实现生态治理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像这样经过人工补水后,当年种植的梭梭,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也是以较低的经济投入保障了较高的生态效益。

一棵和一人高的梭梭,至少需要生长五六年,碰上干旱贫瘠的地块,需要十年甚至更多,再过几年,这些梭梭就成长壮大了,到时候就是一片绿色,这也是当地群众这么多年持续努力,艰苦奋斗,最欣慰的也是最乐意看见的颜色。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