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新成果公布 揭示先秦巴蜀文化发展脉络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11-17 17:24 102784

会议现场(图片由四川省文物局提供)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11月17日,由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四川大学、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的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阶段性学术成果研讨会在四川眉山召开。

三星堆遗址相关研究有何新成果?宝墩遗址有哪些新的发现?城坝遗址和罗家坝遗址有何新的研究进展……会议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汇报了四川自2021年至2023年10月的多项考古工作的主要成果。

唐飞

多个遗址发掘研究成果丰硕

揭示先秦巴蜀文化发展脉络

在川渝地区文化发展的年代框架与谱系方面,包括宝墩遗址在内的多个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为成都平原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和文明编年史构建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证材料。

巴蜀文化进程的研究,离不开对川渝地区先秦时期社会复杂化研究。唐飞介绍,于眉山市发现的登云古城遗址,是目前成都平原最南端的一座史前古城址,这为进一步研究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与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2022年至今,考古工作人员连续两年在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地点进行发掘工作,并发现了生产与祭祀活动有关的重要遗迹,出土许多遗物,对认识三星堆遗址的功能分区、建筑格局、族群分布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在川东罗家坝、城坝遗址的考古发现,则揭示了战国时期以来川东地区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实图景,为巴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探寻文化交流痕迹

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在研究川渝地区先秦时期文明形态与模式方面,对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大型都邑,以及相关遗址、墓葬中出土器物、建筑物形态、空间布局、祭坛等内容的研究,进一步构建起川渝地区的文明形态,对认识巴蜀文明在中华文明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任何文化的交流都是双向的。”通过探讨早期四川盆地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三星堆遗址青铜器铸造技术与中原地区对比,以及沱江流域、嘉陵江流域的考古调查,考古人员试图通过考古实证,探讨巴蜀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互动与发展,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

经过近几年的调查工作,沱江流域、嘉陵江流域新发现先秦时期遗址80余处,并积累了大量的考古资料,扩充了对川东地区先秦时期巴文化遗址的内涵的认识,为探讨巴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途径提供了重要材料。

除此之外,对三星堆青铜器铸造技术、出土器物的研究,再次证明了巴蜀文化与中原地区文化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发展,证实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璋、玉戈、多孔玉刀、陶盉、石磬、铜铃等器物,昭示着三星堆文化早期接受的来自二里头文化的影响。而从铜器铸造技术的传播、以尊和罍为主的青铜礼器等,则可以看出三星堆文化晚期和金沙·十二桥文化接受了商王朝的影响。

“商周时期南方风格青铜器在川渝地区有较多发现,如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西周时期峡江受到东部青铜文化影响,成都平原古蜀则有明显来自关中文化的影响。东周时期,南方楚文化的势力一度影响了巴蜀上层统治阶级,随着秦灭巴蜀,巴蜀地区被纳入中央王朝政府版图中,丰富了中国古代多元一体化进程。”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还对史前城址为中心开展史前城址内部结构,先秦时期聚落之间关系,先秦时期经济技术、社会权力与意识形态展开了综合研究。并对罗家坝、城坝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石器上的巴蜀符号展开研究、解读,深化和细化川渝巴蜀符号乃至巴蜀考古研究的进一步研究。

秦汉时期川渝地区汉化进程、矿冶考古与川渝地区文明进程、玉石考古与文化互动研究的相关工作同样在推进中。

唐飞在发言中提到,创新工作模式、多学科研究等工作方式在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未来,四川考古工作将继续在“考古中国·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框架下,加强川渝地区先秦时期遗址及周边区域系统性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逐步发表相关成果,将考古成果惠及更多民众。

评论 1

  • 一条锦鲤 2023-11-20 发表于四川

    哇哦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