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融入血液中的乡情,让荔枝道上的美好在“土专家”口中代代相传丨寻路蜀道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11-16 19:34 64944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寻路蜀道,既是对古蜀道的一次梳理,也是去打捞那些遗失在古蜀道上的美好、散落在风尘里的故事,更是对古蜀道的开发保护利用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在此次“寻路蜀道”大型人文采访活动中,我有幸和同事一起深入巴山深处,翻山越岭,寻访“荔枝道”。

荔枝道,在四川达州境内的马渡关镇和鹰背镇,尚有几段保存较为完好。它们是经过岁月洗礼留下来的“幸运儿”,也是我们此次寻访的目标。

苟在江向记者讲述荔枝道上的故事

寻访过程中,通过一位“土专家”的讲述,让我对荔枝道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这位“土专家”就是苟在江,鹰背镇的一名退休教师,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小对有关古道的事和物耳濡目染。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名民俗文化爱好者,愿意去发掘、记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

因此,他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我们在鹰背镇寻访过程中的向导。通过他的讲述,我们知道了饮马槽、拦马墙、荔枝庙、三步两洞桥等古道上的专属名词;通过他的讲述,我们还知道了荔枝道上卫承芳挥鞭定界、屡遭匪患等故事传说。

有些传说,我们可能无法完全考证真假,但从这些传说中,我们依然能够嗅到历史的气息。那时那刻,我们只需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和记录者。如果有可能,再去做一个“苟在江”式的讲述者和传承者。

苟在江的讲述,热烈而真挚,饱含着对古道的深情,以及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融入血液中的乡情,让那些古道上的美好在他口中传递下去。

记者随苟在江等人在山林中寻觅荔枝道

我相信,在每一条古道上,都有“苟在江”这样的土专家,他们年复一年,不计回报,带着天生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把自己与古道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古道能遇见他们,是古道的幸运,也是文化的幸运。

尽管如此,却也难掩如今山林之中古道的落寞与孤寂。要找到它,甚至要动用弯刀斧头开路。幸好还有苟在江和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儿女,古道看着他们长大,也看着他们老去。他们对古道,自然也是了解的,才让那么多美好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

古道在岁月的洗礼中,变得苍老,人也一样。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土专家”不断涌现。这既需要天生的自觉性和使命感,更需要地方主动去发掘、培育、培养更多的“土专家”,把那些古道上的美好,从岁月奔腾的河流中打捞出来的同时,能够在“土专家”的口中代代相传下去。

评论 2

  • jar 2023-11-20 发表于四川

    好文章

  • 闪了舌头 2023-11-19 发表于四川

    土专家不土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