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车家竹 摄影报道
历经十几个小时航程,来自成都七中的赵垚晰同学和教练阳东初老师抵达成都,而这次他还带回一块金牌:第57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理论世界第一。
距离航班落地还有一小时,成都七中的老师们早已准备好鲜花横幅等候,赵垚晰的爸爸妈妈也从老家乐山沐川赶来,准备迎接儿子归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黑色半袖,米黄色长裤,银色边框眼镜,一个行李箱,一个背包。7月14日晚上8点半,封面新闻记者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见到了这位17岁男孩。
赵垚晰回到成都
为国争光的17岁男孩
“能为国争光,拿到这枚国际金牌我也很兴奋,能让中国的国旗在国际赛场飘扬,也是非常自豪,非常激动。拿金牌的时候,手持国旗更能意识到自己为国争光,非常光荣。”赵垚晰向封面新闻记者分享起这次“金牌”体验。“能取得这个成绩,很多人都给予了我一些帮助,比如家长的支持,还有校方提供的学习平台,各方的帮助,共同作用然后取得这样一个成就。”
据悉, 2025年7月5日至14日,第57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IChO)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举行。来自全球92个国家和地区的354名选手参赛,经过5个小时的理论考试和5个小时的实验考试,共产生40枚金牌、73枚银牌、107枚铜牌。中国代表队的宋子路、杜宪、赵垚晰、刘墨涵四名高中学生总分排名第1、3、5、12名,全部获得金牌。
虽获理论单项第一,总分排名第五,赵垚晰还是会有点小遗憾。“在国际比赛的备考中其实相对于国内的比赛还没有那么深,实验考试算我的一块‘瓶颈’,以前的实验练得比较少,比赛的时候实验的难度加大,在操作上难度很大。一个多月的时间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去不断地去做,重复地做。”赵垚晰说。
家人和学校老师到机场迎接
毋庸置疑的“金牌”实力
2024年,赵垚晰参加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比赛,初赛以全省第一的成绩入选四川省代表队,决赛以全国第六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取得保送北京大学的资格。作为一位“准大学生”,赵垚晰笑称:“这个暑假还想补习一下,主要是补习语文和英语,自我感觉在这两个板块会比较薄弱。”为何选择北大?“就化学学科来说,北大是化学专业最好的一个学校,在初中了解到化学这个学科后也是坚定了读北大的志向,以后在大学学习中想针对化学这个学科做一些科研工作。”赵垚晰说。
家里搭起的实验室,托住了赵垚晰的化学梦。“幼儿园开始,他就爱去书店看书,小学之前就开始让我们帮他购买各种在书上看到的实验器具。”赵垚晰的爸爸赵仕云向记者谈起。“我们也在阳台给他搭了一个小实验室,从最开始的酒精灯到各种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他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买什么,有一次还被派出所查过,询问我们买这么多化学试剂的用途。”赵仕云回忆起儿子与化学产生连接的点滴,仍然觉得很有意思。
频繁外出参赛,赵垚晰的暑假时常“浓缩”到几天。“他平时在家的时间很少,但是我们也是尽全力地陪伴,赵垚晰初中在绵阳读书的时候,我们每周都坚持从沐川去看他,虽然每周只能见半天,但是我们还是每周都会去见他。”99一张的车票,赵垚晰的妈妈一坐就是三年。“后来到成都上高中后,我们也是在成都租了房,只为了能够多见一下他。”当记者问及赵垚晰平时到家怎么放松时,妈妈说:“他自幼就不看电视,回到沐川老家,对家里的一切都很感兴趣,比如做饭、杀猪、插秧,他都想参与进去。”能取得这个成绩,赵垚晰的家长也很欣慰。
赵垚晰与教练阳东初
两个月前,在第59届国际门捷列夫化学奥林匹克比赛中,赵垚晰以理论第一、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金牌。多次比赛,陪在他身边的还有他的教练,来自成都七中的阳东初老师。“遇见他我很幸运。”阳东初感叹道,“上一次七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得主还是在4年前,而这一次的比赛也离不开门捷列夫化学奥林匹克比赛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说也会更成熟一点,更有经验一点。”对于这位弟子,阳东初用了四个字来概括:稳重沉着。“从大赛成绩上来讲,他一路也是跌跌撞撞,略有起伏,但是每次比赛其实都是在磨炼他的心性,调整心态,其实这也非常重要。”
评论 1
一个有深度的人927e 2025-07-14 发表于四川
好厉害的年轻人[微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