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全夫妻及同事
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图据成都东部新区
平时,他们是夫妻,他们是爷爷奶奶和孙女;而今,他们是疫情防控一线的“战友”。
在本轮疫情阻击战中,成都东部新区疫情防控一线有一群特殊的“战友”,他们或夫妻搭档,或全家上阵,为了群众的健康和新区的平安,风雨与共。
马长全
医护夫妻携手
共同为成都东部新区核酸检测尽一份力
11月4日,晚上8点过,成都东部新区养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麻醉科医生马长全和妻子正在给孩子洗澡,他的电话突然响起。“医院让我赶紧回去集结,支援做核酸检测。”马长全一把将孩子抱出浴室,三两下擦干水,套上衣服。同时,妻子田琪的电话紧接着响起,里面传来同样的指令。
这对生活中的爱人,工作中的同事,立刻又变成紧急核酸采样小分队的亲密战友,迅速赶往检测点位工作。“我们两口子是一批到的采样小分队,都负责做咽拭子检测工作。”马长全说,当天晚上,夫妻俩和同事们一直忙到凌晨3点过。
早上6点半,刚睡1个多小时的马长全的电话又响了起来……一个新的“战场”需要他奔赴!
刘胜男夫妻
同样在核酸检测一线的医务夫妻,还有成都东部新区第三人民医院的刘胜男和丈夫曾昌勇,他们在草池街道三渔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检测点上携手奋战。“我负责信息采集,他负责咽拭子检测。”
刘胜男夫妻
志愿者夫妻
也是“同生共死”对抗疫情的战友
11月6日晚上11点左右,在给隔离酒店顶楼的志愿者同事送完最后一批补充物资后,来自成都东部新区丹景街道综合办的刘洁终于得到一个可以休息的窗口期。在此之前,她作为酒店大厅服务队的副队长,已经在酒店连轴转了26个小时。
和刘洁一起奋战一线的还有她的丈夫张鹏。张鹏在金牛区开了一家培训结构,因为疫情影响暂时停课休息。11月5日晚上,张鹏驱车送刘洁去街道接受核酸检测,听说点位人手不足,短暂商量之后,夫妻俩决定一起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当时我就想要报名,但还是有一点害怕,我老公就说和我一起。”刘洁说,是丈夫的支持给她鼓了劲,也点燃了她骨子里的浪漫,“我们这样也算‘同生共死’过了”。
“虽然有点累,但我们两个人在一起工作,只要看到对方,就觉得还能坚持。”经过培训,刘洁和张鹏很快掌握了工作要领。现在,他们为一个共同的心愿而奋斗:希望疫情快点过去!
汪义昆
全家同行
第一时间报名志愿者:想出一份力
11月6日,家住三岔街道国兴村的汪义昆,以及他的父亲汪汉忠、妻子向兰,报名去村里的核酸检测点位当了志愿者。
“我们夫妻都是党员,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我老婆是街道的网格员。”汪义昆在成都市区一家企业上班,周末才回家。11月5日,他回到家,听说村里会安排核酸检测,赶紧就拉着妻子一起,去报名当志愿者,“想出一份力。”
汪义昆的妻子向兰
看到儿子、儿媳都报名当了志愿者,汪汉忠也不甘示弱,穿上了志愿者的红马甲。只是家里的孩子还小,不能没有大人,汪义昆的母亲汪学英在帮助完成核酸检查前期布置工作后,被其他志愿者“赶”回了家。
“我和我老婆主要在现场做信息录入。我爸主要帮忙维持到检测点现场秩序,提醒大家保持排队间距。”汪义昆说,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忙点累点都不是问题,只希望我们所有人都平平安安”。
刘德义老公王德成负责为采样点的人测温
同样全家出击的,还有刘德义一家,作为先锋社区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德义从疫情发生后就一直奋战在一线,统筹协调社区的整体防控工作,早出晚归,忙忙碌碌。
她的老公和儿子均在社区周围上班,10月6日下班之后,父子俩一起来到社区核酸检测点位,帮忙维持秩序。“我们工作日要上班,只有趁到周末多帮点,做点是点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德义不到15岁的孙女王苓静也提出,要来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
“娃儿那么小,疼都疼不过来,哪个舍得她累嘛。但是我们拗不过她啊,只能提醒她注意做好防护嘛。”提起小孙女,刘德义一脸欣慰。10月6日那天晚上,全家一直忙碌到第二天凌晨检测结束才回家休息。
评论 1
嘉陵江1156680 2021-11-08
向一线抗疫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