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水下文物保护技术:原址在“保护罩”下小憩 新址在上方迎客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12-17 17:45 93525

封面新闻 记者 田之路

一年多前,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被罩上了“金钟罩”,沉沉睡去;一年后,原址上方1:1模拟重建的景观,迎来一批批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这里是毛泽东《七律·长征》笔下“金沙水拍云崖暖”的皎平渡渡口,曾经它见证着红军不放一枪一炮巧渡金沙江的奇迹;如今,它在文物保护的先进技术下,在水中安然休息,永葆青春。

见证历史

清朝茶马古道凿筑的山洞 为红军渡江所用

金沙江皎平渡渡口,位于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村与四川省会理市洞村之间。

清朝期间,这里是茶马古道的关卡和重要渡口,被称作“厘金卡”。山壁上人工开凿了十多个山洞,供人们休息。

1935年的5月1日至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皎平渡36名船工7条船9天9夜奋力的拼搏下,3万名红军胜利甩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真正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红军在山洞里住了7天。

从此,皎平渡渡口,成为军民鱼水情最鲜活的历史见证。1981年,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几年前,位于渡口下游的乌东德水电站建成,随着下闸蓄水,该遗址所处位置将成为库区,渡口遗址将被淹没。

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原址保护与新址模拟展示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项目经理兼总工程师吴冠仲介绍,水电站位于渡口下游32公里处,蓄水时大坝朝上游回水148公里,“就是蓄水时,遗址会被淹没到下面60到90米。”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这一重要的红色革命遗址,经过文物主管部门、专家学者、设计单位等共同努力,通过国内多个文保单位专家考察研究,最终决定对“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原址实施封闭保护,同时在淹没线以上的区域内选择类似地点进行原样复制模拟展示。

给遗址“加盖”

受得住高水压 日后还能脱掉

中铁文保技术团队承担了“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原址实施封闭保护项目,在原址进行水下封护加固。选择水下封存保护,是留住历史遗迹的最佳方案,但此种保护方式在国内、国外无论是研究资料还是具体案例均属空白,对中铁科研院的文保技术人员来说是一项极限挑战。

皎平渡文保项目技术难度非常大,渡口及山洞遗址处在松散性弱胶结碎石土层,不加保护措施下一旦浸水,受到外力集中压迫容易变形溃散,且考虑到乌东德水库高水压、长时间的浸泡,遗址赋存坡体稳定性会逐步降低,坡体整体失稳,将直接威胁山洞遗址的稳定性及原规模保存。

当前国内外水下岩土文物预加固保护措施尚不完善,且缺乏系统性深入研究,更没有相同深水条件下岩土文物保护工程的先例, 施工组织难度极大,项目集多学科交叉、科研与施工创新为一体,是国内相关领域开创性保护的首次尝试。

建设期间,中铁文保团队研发出了一套深水环境下松散岩土体文物保护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弱胶结土质文物在深水环境下的保护加固难题,提出了复杂地质条件、超深库水作用下,松散岩土体遗址保护的勘察设计新理念、新方法、新保护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为国内乃至世界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成功范例,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技术经验,推动了水下文物保护的技术进步。“给遗址加了‘金钟罩’,让它能抗住水库高水压的冲击。”吴冠仲说,如果以后水库不再投入使用,遗址也可以褪去“金钟罩”,重新面向世人,展示风貌。

2020年1月5日,皎平渡渡口及山洞遗址主体封护加固工程通过业主验收,采用的深水环境下松散岩土体遗址原址保护方式获得成功,业界专家对这次全新的尝试给予称赞。这也是国内首例深库水淹没区松散岩土体文物保护工程、四川省内投资最大的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工程。

评论 7

  • Rain 2022-12-20

    厉害了

  • 是不是皮痒了 2022-12-18

    想知道水下长啥样

  • 阿坝州小金县四农村第一书记 2022-12-18

    哇噻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