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堆尊、罍说起 听唐际根谈中国青铜文化格局 | 名人大讲堂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08-19 11:06 89635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海报 赵海运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让《华阳国志》中“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撑,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为纵目人家也”的记载成为现实。青铜神树上的九只神鸟,是否又印证着《山海经》中的“十日神话”?该如何解读这些三星堆青铜器,又该如何理解透过青铜器,古蜀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性?

8月21日,名人大讲堂“古蜀文明季”第二讲即将来袭。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殷墟考古队长唐际根将以《尊罍之路——公元前16-11世纪长江与黄河间的文化互鉴》,展开精彩讲座。

事实上,三星堆绝非从天而降。唐际根教授认为,三星堆文化与殷商文化一样,同样有迹可循,各自有着自己的发展脉络。

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奠定了殷商文化的基调。从桂圆桥遗址、宝墩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能够一路追踪古蜀文化的发展脉络。而当来自中原的殷商文化与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开始互相接触、学习、借鉴。

当三星堆人通过长江流域的其他文化,间接地借鉴了中原文化以后,他们又将其反过来,用于自己的礼仪文化之中,这才塑造出了后世看到的三星堆青铜器。

对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唐际根有着创新的解读。青铜面具的额、颌部常见的穿孔表明,面具或应挂在高处使用,其代表的或是“受祭者”。而抱着东西、手中有动作示意的人像,如青铜大立人、跪坐人像,或应是实施祭祀的人。而青铜神树,则是沟通天地、人神的器物。

“三星堆人学会了这些技术以后,将尊、罍做得更大,用来装载珍贵的东西,丰富了蜀地的文化。同时,长江流域的文化也同样影响到了商王朝,例如玉器、硬陶的制作与使用等等。”唐际根介绍。在这一来一去之间,文化得以互通。到了商末,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南,就曾出土了刻有“冉”“戈”铭文的青铜器。这正是中原地区两支有名的望族。这便也是文化交流的证据。

8月21日,唐际根教授将以考古实证为基础,在名人大讲堂讲述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之间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名人大讲堂由四川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协调组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自2022年开始,名人大讲堂首次设置“主题季”,分门别类地围绕四川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优势资源,邀请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生动阐释蕴含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及当代价值,鲜活展示中华文化巴蜀因子的独特魅力。

本期名人大讲堂讲座亦将通过封面新闻APP、封面新闻微博等多个平台进行现场直播。对本期内容感兴趣的观众,还可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聆听讲座。

评论 11

  • 萌叔说健康 2024-08-19 发表于四川

    古蜀文化真是神秘又迷人!

  • 奥莉薇 2024-08-19 发表于四川

    古蜀文化的独特韵味,想了解。

  • 马辫儿 2024-08-19 发表于四川

    中国青铜文化,博大精深!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