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软学院
不同于传统的学期设置,一学年除了春秋两个学期,成都东软学院实行了别具一格的“1321”学期制,即1个学年分为3个学期,2个理论学期和1个实践学期,而这个实践学期就是“小学期”。
“小学期”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个实实在在的“大练场”。据学校相关老师介绍,在小学期,同学们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实际应用,可以铸就同学们坚实的实践能力。“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调整,更是一场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其独特的实践教学革新,引领了一场教育模式变革新浪潮。”
让企业走进教室,让学子走进企业
据介绍,成都东软学院“小学期”的教学模式主要为校企协同育人,“把真实的企业项目搬到课堂,让企业专家走进教室,再让学校学子走进企业,这样的模式让学校学子在专业和应用能力方面得以快速成长、提升,形成完美闭环。”
2024学年度的小学期,成都东软学院面向全校师生开设了40余门校企(地)联合实践课程,160个企业实践项目,涵盖了科技、艺术、医学等多个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实践。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赋予了同学们充分的学习自主权。
其中开设的《基于OpenHarmony鸿蒙南向项目开发实践》、《工业缺陷检测与大模型实训》《新媒体内容创作与运营实训》等课程,学校与多个企业深度合作,邀请到了相关企业的专家带着企业项目走进课堂,与校内师生并肩作战,共同培育既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备突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进行各类社会实践,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除了与企业合作,成都东软学院也积极利用小学期,紧跟国家和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办学发展战略,聚焦DT、HT领域,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本学年小学期,学校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围绕“数字+非遗”主题,组织学生们前往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西昌贾佳彝族服饰博物馆等地进行项目考察与实地调研,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文化遗产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设计创造出列项目作品。学校健康医疗科技学院则依托小学期举办了健康文化节,邀请师生体验古法养生活动,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养生文化。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面向海外留学生开设《电子商务模拟经营》课程,通过模拟真实的电商直播环境,让学生在电商直播实训室中亲身体验直播全流程。
此外,学校还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实践,如外国语学院开展的中国—新加坡志愿者文化交流活动“英语社区实践——文化传声”,加深了中新两国青年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为推动中新文化交流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系列创新项目产生,激发学子科学潜能
同时,依托IT专业优势,成都东软学院学子们在实践项目中还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理念融入了项目研发。
学校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发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项目;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开发的“水中垃圾回收小车”“乒乓球训练陪练机器人”;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和索尼公司携手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团队基于 Spresense 开发的水产养殖环境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和基于 Spresense 的自动升降台控制系统等项目都让人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和创新的魅力,也展现了成都东软学院学子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卓越才能,更为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贡献了青年力量。
据悉,在未来,学校将依托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网络安全产业学院、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育人平台,不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继续探索教育新高度,为社会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张静雯
评论 11
刘源源 2024-10-28 发表于四川
这种模式听起来挺新颖的。
小新辉 2024-10-28 发表于四川
学以致用,这才是教育的意义。
三宝兄 2024-10-28 发表于四川
东软学院真是走在前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