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 陈彦霏 邹阿江
12月3日,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并回答记者提问。四川省委政研室主任唐文金介绍,本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他认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对推动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部署,有着重要的战略考量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对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进行研究并作出决定,就是要在做好节能减排、减污降碳“减法”的基础上,以产业发展的“加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全局,为有序、有效、安全降碳提供坚实支撑、作出四川贡献。”唐文金指出,把“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的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决定》,这是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的自觉行动,是顺应“三新一高”时代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大势的主动作为,同时,也是发挥四川比较优势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的现实需要。
四川省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清洁能源资源十分富集,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天然气(页岩气)探明储量和年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风能、太阳能的开发空间也极为广阔,相关产业发展的态势也很好。唐文金认为,用足用好用活四川省的清洁能源优势,乘势而上培育壮大一批在全国数一数二的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将为四川未来发展积蓄新动能、塑造新优势,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和能级。
四川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全局中发展什么?怎么发展?靠什么塑造发展新优势?
在发展定位上,提出加快建设“一地三区”,即把四川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先行区,并为此提出了三个时段的具体目标。
在发展重点上,对清洁能源产业及其支撑产业、应用产业都作出了部署。按照这三大产业门类来进行分类,是基于产业链的发展逻辑,这样分类是这次全会决定的一个重要创新之点,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和发展导向。至于具体发展什么,《决定》从国家政策导向和四川比较优势相结合出发,没有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是集中资源、聚焦发力,确定了若干重点来集中打造在全国大局中有影响力、对四川发展有支撑力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
在发展路径上,突出创新发展和集聚发展两个方面。创新是根本动力,集聚发展是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重要特征,其目的就是要促进全链条优势重塑和价值跃升。
在发展保障上,强化机制保障、政策保障和要素保障,从深化市场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健全推进机制等方面作出系统部署,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这次全会在有关部署中,突出了改革精神、改革导向和改革要求,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性突破性的改革举措。”唐文金介绍,其中,具有牵引性的改革有三项:分别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益共享机制改革、探索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改革。
此外,还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对外开放、要素保障等方面谋划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其中有一项具有前瞻性、探索性和牵动性的改革,就是开展碳足迹认证与应用,探索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这一改革旨在顺应国际贸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引导市场主体更好适应国际碳规则变化,依托我省清洁能源优势发展绿色低碳产品,增强“四川造”产品参与全球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