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政协委员齐向东:建设数字中国 数据安全是重要保障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3-10 11:00 47377

李明明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建设数字中国,数据安全是重要保障”。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接受封面新闻专访,在谈及数据安全时,他认为,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坚持决心,加快推进数据安全合规落地;网安厂商坚守恒心,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技术创新水平;政企机构坚定信心,建立纵深防御的内生安全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受访者供图

数据安全任重道远

要有决心、恒心和信心

封面新闻: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您有何感想,您希望从会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齐向东: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既是一份荣誉与信任,更是一份责任。政协委员是群众的代表,要为国家治理、地方发展、人民幸福积极建言献策。今年是第一次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两会,希望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我国在稳定经济大盘和促进科技创新上会有哪些新举措。

封面新闻:您带来了哪些提案?

齐向东:聚焦民营企业发展和国家网络安全能力提升两大方面,提了五份提案。

民企不仅是市场中的活跃主体,也是科技创新重要力量。但科技创新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投资在眼下,收益在未来。所以,我带来了三份提案——《关于科技自立自强,扶持“专精特新”要出新招的建议》《关于提高会计准则对研发投资包容度的建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振骨干民营科创企业发展信心的建议》。

另外两份提案,分别是《关于网络安全要遵循“零事故”目标的建议》和《关于数据安全任重道远,需要有决心、恒心和信心的建议》。

建议主管部门

加快推进数据安全合规落地

封面新闻:数据安全和数据经济是何关系?数据安全发展,您有何建议?

齐向东:数据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板工程。数据是生产要素,但还有安全属性,一旦泄露,将造成难以承受的后果——有的是个人隐私,泄露后会影响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安危;有的是商业秘密,比如技术资料、经营数据、用户数据等,泄露可能让企业研发投资付之东流;有的是国家机密,泄露后甚至会危及国家安全。如果没有安全保护系统,事故频发,会让数字经济发展放缓。

建议主管部门加快推进数据安全合规落地。一是加大安全投入,二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细则,强化网络安全工作一把手责任,对瞒报、漏报依法追责,倒逼企业机构加大网络安全投入。

封面新闻:数据安全存在哪些挑战?

齐向东:目前,主要有三大挑战。

第一,防违法。我国已出台一系列规范数据活动的法律法规,数据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面临监管,企业数据违法会面临审查、APP下架及罚款。

第二,防盗窃。数据被偷有两大原因,“内鬼”和外部攻击。“内鬼”是数据泄露最主要原因,比如研发人员窃取研发机密、运维人员倒卖数据等。另一方面,黑客窃取数据手段层出不穷,比如APT攻击、钓鱼攻击等。

第三,防勒索。数据显示,全球每分钟就有6家企业遭勒索攻击。去年4月,我国某大型车企遭勒索攻击,国外恶意组织盗取员工信息,加密上千台服务器,导致业务瘫痪。

科技自立自强

需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封面新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会给网络安全产业带来哪些机遇?

齐向东:首先是网络安全系统信创化。建设网络强国,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按信创化要求,原来采用的国外网络安全体系、技术和产品,要全面换成国产化。如果以网络安全投资占比5-10%测算,万亿级信创风口将带来上千亿网络安全市场。二是数据安全驶入发展快车道。建设数字中国,数据安全是重要保障。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将初步形成,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也初具规模,我国数据安全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

封面新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科技自立自强有多重要?

齐向东:只有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有效解决“卡脖子”难题。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技术和产品都得到巨大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原创性技术创新存在缺失。过去,比较依赖以市场换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全球供应链。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产业链进行了一些封锁,出现了断供风险,化解风险需要用自有技术替代,加快自主研发。

另一方面,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才有强劲动力。这个阶段,恰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期,这为我国从经济大国、制造大国变为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提供了难得机遇。抓住机遇,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科技自立自强,一方面是在现行技术路线上自立,实现自主可控。另一方面是在新技术路线上自强,创新引领前行。实现这两点,只靠少数精英企业、高端科研院所是做不到的,需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我有两点建议:一方面,提高民营企业投资科技创新积极性。建议加大民企扶持力度,比如延长贷款还本时间,推出5年期或更长期贷款。另一方面,提高资本市场对创新的包容度。比如会计准则方面,建议学习钻探行业,只要是省级以上政府确定的“卡脖子”项目,研发费用就可以资本化,让企业在研发当年和研发期间,不影响利润,研发成功后在寿命年限内,在毛利润中扣减摊销项目成本,让股东能看到“卡脖子”项目在研发期既不减少去年当期利润,又能在投产期增加利润,自然就支持经营层攻克“卡脖子”难题了。

扶持专精特新企业

建议解决三大困境

封面新闻: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有何困境?您有何建议?

齐向东:我国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多、成果多、基础好,具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先天优势。但目前发展面临三大困境:起步难、持续难、做强难。

从研发到产品投入市场,周期长、原始资金需求量大,融资起步难;产品站稳脚跟后,需要扩大市场,市场和研发费用再次加大,没有再融资渠道,则持续难;一些产业链涉及关键技术点多,“卡脖子”难题多,持续研发投入可能长期亏损,如果资本市场包容度不够,难做强。

扶持专精特新要出新招,一是延长贷款还本时间;二是推动保险公司和银行合作开发专精特新专属信贷产品,由保险公司提供贷款保证保险,化解贷款坏账风险,提高银行推广专属信贷产品的积极性;三是设立专项投资基金,由国有和优质社会资本组成,投资轮次集中在B轮C轮,让专精特新企业真正成为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

人工智能

会渗透到大众生活每个场景

封面新闻:怎么看待近期火爆的ChatGPT?

齐向东:ChatGPT标志着人工智能成为当前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将极大提高生产力。未来,人工智能就像水电气,是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会渗透到大众生活每个场景。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有场景、有积累的数据、有算力,都可以落地人工智能应用。现在,人脸识别、智能客服、精准推荐等应用已随处可见。今后,人工智能技术和垂直场景、具体产品的结合,会发生质的变化,会改变整个社会。

封面新闻:人类劳动力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齐向东:机器具有语言能力后,能学会做很多更复杂的工作,它一定是生产力革命的开始。人工智能本质上是辅助人的,比如很多人的工作质量和数量会提高。拒绝人工智能的帮助,可能使自己落后。

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一些低智力劳动岗位,比如低级别程序员、通用文稿写手等,但不会完全取代人。人工智能和人类将是协同合作关系,因为再先进的科技,归根到底都是由人类研发、让人类使用的工具,人的主体性很难替代。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