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圈着矿权不勘探、项目审批跑断腿……这些长期困扰矿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在四川正迎来系统性的解决方案。9月1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在省政府网站的在线访谈中,详细解读了最新出台的《关于推动新时代四川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
在线访谈节目
记者了解到,《若干意见》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四川这座“宝藏”大省的地下资源勘探开发按下“加速键”。
“《若干意见》旨在切实提升我省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保供能力。”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谢安军在访谈中表示,《若干意见》直指四川丰富的钒钛、稀土、锂、磷等优势战略性矿产,力图打通从勘探、开采到产业发展的全链条。
告别“价高者得”
社会资本也能参与“寻宝”
过去,矿业权出让往往是“价高者得”,一些企业高价拿矿后,却因资金压力或技术瓶颈,导致“圈而不采”,宝贵资源被长期闲置。
如何破解这一怪圈?新政给出的答案是:创新出让方式。
谢安军介绍,四川将探索“限定最高报价+方案比选”的竞争方式出让矿业权。“通过方案比选,可以倒逼企业在技术革新、绿色环保和高效开发上下功夫,谁的方案更优、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谁才能笑到最后。”
此举不仅能为企业减轻前期资金负担,更能将真正有实力、有责任感的“实干家”请进场,推动矿业向绿色、高效转型。
找矿是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钱从哪里来?新政打破了以往财政投入为主的单一渠道。
“我们创新提出了‘订单式’和‘众筹式’地质调查模式。”谢安军解释,前者支持省属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自筹资金“下单”找矿;后者则鼓励省属企业牵头,联合社会各方力量,“众筹”资金共同勘探。
这一多元投入机制,旨在激活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让更多力量汇入四川新一轮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局面。
AI找矿走在全国前列
“保姆式”服务加速项目落地
从拿到矿权到正式投产,繁琐的用地、用林审批曾是许多矿山企业面临的“拦路虎”。
为此,新政明确提出,将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开通审批“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的用地用林用草保障。“目的就是缩短项目落地周期,为矿产资源供应链的稳定提供前置保障。”谢安军强调。
在传统找矿模式之外,四川正在下一盘“科技找矿”的大棋。谢安军提到,四川将大力支持AI(人工智能)找矿平台和矿山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培育矿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四川的AI找矿平台和矿山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应用前景良好。
资源优势如何高效转化为产业优势?新政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四川将以钒钛磁铁矿为试点,探索建立探、产、供、储、销一体化的统筹发展机制,按照“以产定矿”的原则,根据产业需求来合理有序地投放矿业权。这意味着,未来的矿产开发将与下游的精深加工、先进材料产业紧密联动,推动采选冶产业链贯通。
“我们将大力发展钒钛、稀土、锂电等优势产业集群,并支持‘链主’企业开展产业并购,培育一批具备全国竞争力的矿产资源龙头企业。”谢安军表示,此举旨在增强四川矿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真正实现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评论 2
Johnnry9733 2025-09-02
厉害
你共我 2025-09-02 发表于四川
四川矿业新政:AI找矿,再也不怕“矿”世难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