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蒲光树:过年感怀

封面新闻 2021-02-18 10:38 37396

文/蒲光树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逢过年,我总情不自禁想起王安石的这首诗。每当读到这首诗,也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过年的欢乐与热闹。

孩提时很喜欢过年,有肉吃,还穿新衣,放火炮,贴春联,挂灯笼……喜庆,热闹,好玩。因此,过了元宵,就数着日子,盼望下一个春节早点到来。那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太慢,春节总是来得好迟好迟。指拇不知掰了多少次,好不容易盼来了过年。

过年是蒜苗炒肉的香味,这是最诱人的年味。记忆中最高兴的是杀年猪。杀年猪就有肉吃了。那时,一家一户一年到头才喂肥一头猪。从开春买来“窝子猪”,要喂到腊月才能喂到一百多斤重。腊月一到,家家户户杀年猪,腌腊肉。我家也一样,只是我家只把猪油抹上盐卷起来,留着一年当中炒菜煮面用,猪肉大都换成钱。因此,年一过,一年中就很难吃肉了。只有过年,才能好好吃一回肉,直吃得“打油嗝”。平日里,邻居家炒腊肉的香味在空气里飘呀飘,我总是使劲地深呼吸,用那浓浓的肉香味好好打一回“牙祭”。

过年是荡气回肠千年传唱的《游子吟》,这是最温暖的年味。妈妈心灵手巧,是远近闻名的针线能手,传统的“面襟衣服”“对襟衣服”,妈妈都会裁剪缝制。劳作之余,妈妈总是帮邻居乡亲做针线活。男人的肩膀女人的腰,只要经妈妈的手缝制,总能把男装的肩做得挺拔有力量,把女装做得有曲线美。做棉鞋、上鞋帮是技术活,往往难到很多妇女,她们经常来向妈妈请教。妈妈总是耐心地做示范,只要一经妈妈的手,棉鞋、布鞋全都能精准定型,穿着很舒适。我是穿着妈妈缝的衣服、做的布鞋、棉鞋长大的。做针线成了妈妈一生最重要的业余工作。每天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读书看报,妈妈做针线活。妈妈缝衣服、纳鞋底的情景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直到七十多岁,妈妈还能穿针,还能纳鞋底。“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后来远离故土,漂泊在外,我依然保存着妈妈做的几双棉鞋,虽然过年不再穿了,但看着那一针一线,煤油灯下妈妈做针线活的情景就浮现在我眼前,心中顿生无限温暖。

过年是噼哩啪啦的爆竹声,这是最热闹的年味。除夕夜,院子里不少人家都要放鞭炮。每当这时,小伙伴们总是围着鞭炮你推我拉,鞭炮一响,就飞快逃离,眯着眼,侧着身,捂住耳朵,享受噼哩啪啦的快乐。大年初一,小伙伴们早早地出了门,在碎纸堆里找呀找,找没有爆的哑炮。偶尔找到一个,便欣喜若狂,把哑炮放在门坎上,赶忙擦燃火柴,慢慢地将火苗靠近引线;引线还没点燃,大家就慌乱地四下逃窜。再擦燃火柴,再慢慢接近引线,再撒腿就跑。心急的我,索性把哑炮握在手上,擦燃火柴,引线点燃了,嗞嗞地响,这时,小伙伴们齐呼“丢了、丢了”,慌乱中,火柴丢出好远,火炮却还攥在手中。“嘭”的一声,哑炮炸了,震得手指发麻,哇哇直叫,引得大人小孩哈哈大笑。

过年是那红红的春联,这是最喜庆的年味。我们家很少贴春联,为的是省下一角两角钱供我读书。邻居家门框上那红红的春联,那喜庆的气氛令我心生羡慕。后来,我找来红纸,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框上。我们家贴上红红的对联了!妈妈看着我写的对联,开心地笑了。尽管她不识字,不知道写的什么内容,不知道字写得好不好,妈妈都笑得很开心,这可能是她一辈子最开心的笑容。邻居们也夸我字写得好。从此,我们院子的春联几乎都出自我手。“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每年除夕,从早到晚,我开始给邻居写春联,隶书、楷书、行书,我都学着写。尽管那时不知道对联由“桃符”演化而来,也不知道“春节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第一副春联,我仍然与春联结下了不解之缘。除夕中午,家家户户端出一碗米汤或糨糊往门框上一抺,贴上春联,顿时喜气盈盈,满堂生辉,新春的温暖,春节的祝福,美好的愿望就在上联下联之间流动起来。看着自己写的那一副副对联,从内容到字体到对仗音韵,都洋溢着三百六十五天的快乐。

这就是过年,年味就这样留在我的记忆里。

年过花甲,心中早已没有盼望春节快点到来的感觉,可春节偏偏悄无声息地急匆匆来,又急匆匆走。年复一年,年年过年。年还有味吗?偶尔抬头看着墙上的钟,时针、分针、秒针总是那么刻板地、机械地而又忠实地旋转着,地球也这样刻板地、机械地而又忠实地公转与自转,人生岁月也就在它们的旋转间悄悄流逝了!“病眼少看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白居易、尚颜、席振起当年除夕守岁的感叹,也在我辈心中涌起。人生易老,岁月难留,“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路上,过一年就少一年,因此也怕过年,也因此珍惜生活的每一天,也常常哪里也不去,蛰伏在家里好好品味年味。

年味在哪里?

桃符早已被春联取代了,酒早已不叫屠苏了,儿时的大院子早已被拆了,早年的小伙伴有的已经作古了,拜年不用作揖了,新衣不用自己缝了,蒜苗炒肉不如过去香了,春联大多变成印刷的了……但十二生肖还在,子丑寅卯还在,二十四节气还在,祭灶神祭祖的习俗还在,除夕仍然是除夕,过年仍然是过年。年味就在除夕守岁的屠苏中,年味就在拔地而起的烟花爆竹里,年味就在飘来飘去的微信里,年味就在春运回家的路上,年味就在父母盼儿归来的瞳孔里……友情、爱情、亲情酿成中国年那浓浓的年味。

把每一天当作过年过,把过年当作每一天过。年味就在这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里氤氲延续,代代传承。

年味要用心去品味。我相信,你懂的。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准确信息(不能错一个字、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3

  • yuriiiiiii 2021-02-27

    感怀!

  • 572fm41 2021-02-18

    [得意]

  • 仙女下凡 2021-02-18

    爆竹声中一岁除,又是新的一年了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