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对话传习志愿者:从困苦中得到滋养,是苏东坡给我们的启示|名人大讲堂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1-18 20:31 83847

祝勇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摄影 陈羽啸

1月18日下午,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著名作家祝勇,在眉山三苏祠登上名人大讲堂,带来了一场名为“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艺术史视野下的苏东坡”的分享。

祝勇以故宫博物院中的藏品为引子,带领观众走进了这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的艺术世界和内心世界。在讲座的最后,四名青年传习志愿者继续向祝勇请教。

来自三苏祠的工作人员张家伟对于苏东坡的艺术世界感到好奇。他向祝勇请教道,元、明、清三个朝代对东坡艺术的传承弘扬有什么区别?

张家伟

“苏东坡开创的文人画高峰,在后世有比较大的传承和发展。这三个朝代中很多优秀的画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苏东坡的影响。”祝勇说道,在后世,文人画逐渐从非主流发展成为了主流。但是到了清末,文人画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这是因为到了清末,文人画的发展渐渐违背了苏东坡的初衷,即通过自然界来表达自己生命的情感。祝勇举例说,像“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虽然没有人,但“人气”是在的。“但是到了清末的时候,文人画慢慢变成了一个纯形式,成为了一个技法,艺术就走向了没落。所画的竹子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已经不重要了,谁都能来画。”但是祝勇认为,经过吴昌硕、齐白石等一代近现代画家的努力,文人画的精髓又回来了。“无论是白菜、茄子、小飞虫等等题材的画中,都能感觉到生命力。我们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要重在精神,而不是形式。”祝勇说道。

第二名传习志愿者时海峰则非常好奇,仕途遇阻、人生不顺的诗人很多,为何偏偏苏东坡能够做到由心的豁达。于是,他向祝勇请教,究竟是苏东坡的哪一段人生经历,能够造就如此豁达乐观的心态。

时海峰

“我觉得不是哪一件事情能够造就这样的心态,而是一个持续不断地过程。”祝勇说道。四川人天性里的乐观向上,临危不乱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时势造就了他。“苏东坡能够不断从艰难困苦中得到滋养,这是他给我们的一个很大的启示。”

祝勇认为,苏东坡人生的最低点应该是在海南的时候。苏东坡被贬到海南的时候,已经年过六旬。他抱着老死他乡的心态来到这里,想让儿子为自己置办一口棺材。谁知那边连棺材也没有。不仅如此,最让苏东坡痛苦的是,这里没有书可以让他阅读。于是苏东坡就从广州借书过来,和儿子一起抄书。除此之外,他还找到了自己在儋州的价值:兴办学堂,教人读书。至今,苏东坡仍旧被认为是儋州文化的播种者和开拓者。“他能够从人间得到足够的快乐,将坏事变成好事。”在祝勇看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甘做岭南人。”“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都是苏东坡这种乐观心态的体现。

来自乐山师范学院的学生冯钇洁向祝勇请教:“‘学而优则仕’是古代读书人的人生信条。但是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等文人的一生仕途越失意,文学成就越璀璨。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冯钇洁

对此,祝勇认为“仕途越失意,文学成就越璀璨”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并不能覆盖全部。“文学创作是很复杂的,各种情况都有,这与仕途走得顺不顺利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就像欧阳修能够撰写《新五代史》,司马光也能写出《资治通鉴》一样。”

“当然,我认为仕途也是一种人生经验,不能排除。因为文人、艺术家的创作不是象牙塔式的,一定要与社会、人生紧密结合。因此仕途可能是一个文学创作的特殊窗口。”祝勇补充道。

第四名传习志愿者朱颖涛提问:“在故宫系列丛书的写作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

朱颖涛

“就像今天我们讲苏东坡的人生一样,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所有的经历都会成为你的财富。”祝勇分享道,曾经有一位美术家说过,艺术这一行的规律就是大器晚成。“你可以少年得志,但是搞艺术一定是大器晚成的。因为除了艺术本身的磨炼外,人生的磨炼也很重要,”祝勇说,“我认为我老得还不够,如果更老一点会更好。”

评论 5

  • 朵朵69321 2023-02-07 发表于四川

  • 风风火火恍恍惚惚 2023-01-19 发表于四川

    颠沛流离

  • 妖遥舀药 2023-01-19 发表于四川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