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表示,截至目前全国统筹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绿地等,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或改造“口袋公园”近三万个,建设绿道8万多公里,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5平方米。(央视)
“口袋公园”的概念由来已久,而近年来,各地对于此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实践样本。从数量和体量上看,“口袋公园”项目,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三万个“口袋公园”,广泛分布、穿插串连,改善了生态、提升了景观,并转化为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福利。
所谓“口袋公园”,一则规模小,袖珍迷你且精致;再者,也有“触手可得”之意,接近性、可及性极高。在“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理念指引下,“口袋公园”的建设,可谓是见缝插针,其巧思创意,往往给人以“无中生有”的惊喜之感。市政公园建设,“大而全”与“小而美”并进,大大拓展了城市绿化的可操作性。从最终结果看,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5平方米,成效卓著。
从某种意义上说,“口袋公园”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土地平整、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的过程。在建设“口袋公园”这一总的行动框架下,城市之于废地、荒地、边角地的利用,得以纳入一套标准化的处置方案,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在这种大量建设“口袋公园”的背景下,规模经济效应也使得相关的建设成本不断走低。
大趋势上,“口袋公园”越建越多,往往也就意味着,越建越顺手、越建越快、越建越便宜。由于“口袋公园”主要是定位于服务周边社区和附近市民,故而并不一定要追求太多的异质性、新奇性,这意味着其设计思路、建设模板以及一些通用组件,完全可以大规模复制。而这,也是“口袋公园”的独特优势之一。
“口袋公园”无需占用过多建设用地,而更多只是“盘活闲置资源再利用”,其整个的费效比极高。在城市空间日益逼仄的当下,“口袋公园”俨然成了某种意义的喘息窗口,转角遇见的风景,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评论 6
爱老虎油 2022-08-31
哇
f大英县河边镇m2075842 2022-08-30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
fm2086138 2022-08-30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