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2022年初雪如约而至,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大邑管护总站也踏着初雪展开了新一轮巡护。通过13天的巡护,工作人员整理红外线监测相机时发现,各类野生动物多次入镜留下珍贵影像。
6月27日,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踏入镜头,发现这处翠竹围绕的绝佳饮水点,矮下身子左右嗅闻,随后开始饮水和玩耍,过程持续了近4个小时。从整理的视频中可以发现,早在今年5月,一只四川羚牛和黑熊也发现了这处饮水点,留下了高清靓照。红外影像记录了大熊猫的衣食住行,不仅有慢动作饮水的娇憨国宝,国宝还留下了360度吃播vlog、巡视地盘倒立标记。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始终坚持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仅我们大邑就完成了32140亩碎片化的大熊猫栖息地自然生态修复。”大蒜坪管护站负责人庞明建介绍,不少当地原住民也主动参与到巡护工作当中,生态更好了,队伍壮大了,在红外相机中亮相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了。
除了大熊猫,红外相机还两次捕捉到雪豹的身影,雪豹一般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也是世界上最耐寒的猫科动物之一,据2017年雪豹专项调查,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和崇州片区约有雪豹5只。
6月7日,一只雪豹威风凛凛行走在山脊。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总站工作人员介绍,这可是一个颇受野生动物喜爱的摄像头,6月10日,两只绿尾虹雉在镜头前嬉戏,7月14日,岩羊一家在山崖上奔跑;7月15日,一只健壮的四川羚牛直接凑到镜头前,玩起了自拍。
据了解,此次发现野生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大蒜坪保护站的巡护样线范围内,海拔高度约为1800至3800米之间。出现野生大熊猫活动的区域主要为箭竹林,这些地方气候温和,湿度大,植被覆盖率百分之百,自然环境较好。而雪豹出现的地方则为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草地和杜鹃林。其中一处发现多种野生动物的点位被当地人称为切刀岩,地处大邑县和崇州市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交界处,被誉为“动物通道”。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