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什么会参与?|封面科考队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12-07 16:55 136397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在中国,春节标志着新年的开始,以传统历法正月初一为岁首。春节前后,人们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辞旧迎新,祈福纳祥,欢庆家庭团圆,促进社区和睦,这一庆祝过程俗称“过年”。

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悉,在“春节”申遗过程中,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因为长期从事官方农历制定,成为了社区知情同意书签署方之一。此前的“二十四节气申遗”,紫台也参与其中。在中国天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紫金山天文台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它不仅见证了20世纪以来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还在多个领域内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中包括历法的制订。



紫金山天文台与历法的制订



历法是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需求而创造的时间制度,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这一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紫金山天文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的紫金山上,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一个国家级天文研究机构。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50年更为现名。紫金山天文台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为什么紫金山天文台会在参与联合申遗的名录上?据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春节的时间都是紫金山天文台“算”出来的。天文学与农历息息相关,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是中国农历的官方制定单位。现行《农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计算,属于中国官方历书《中国天文年历》的组成部分。

进入20世纪后,中国开始探索新的历法体系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紫金山天文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天文台利用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日月星辰的位置变化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监测,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料;另一方面,研究人员深入挖掘传统历法中的智慧结晶,结合现代科学理论进行创新性研究。

例如,在公历与农历之间的转换问题上,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人员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机编程等方法实现了高效的算法,使得两者之间能够准确无误地相互对应。此外,他们还参与制定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个官方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通用历书》,为全国统一使用标准化的日历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十四节气也由紫金山天文台算出



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也是紫金山天文台算出来的。

每年,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会根据《理论历表》和太阳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来提前测算下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并对外发布。比如,“春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其实都是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提前就推算好的。

评论 11

  • 茨木 2024-12-17 发表于四川

    赞👍

  • 南国飘雪 2024-12-11 发表于四川

    阆中春节

  • 我要做少女 2024-12-07 发表于四川

    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