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隆昌精准治水 共绘“清流绕城郭”美景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3-14 23:06 43301


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

3月13日,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白庙子生态湿地公园碧波荡漾、绿意盎然,站在湿地公园水畔仰望,万隆桥如一道彩虹横跨望城水库。

白庙子生态湿地公园

望城水库总库容19.47万立方米,属于小二型水库,曾因肥水养鱼、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背上“生态欠账”。隆昌通过取缔承包养殖,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同时下大力气改良处置底泥、平衡水体生态,目前水库水质已由劣Ⅴ类提升至地表水Ⅲ类标准。2022年,望城水库成功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成为隆昌重要的城市景观。

一部隆昌史,半部治水史。

自古以来,隆昌是一座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城市。这里没有大江大河的天然禀赋,也没有丰盈充沛的年均降水。面对“十年九旱”困境,自20世纪70年代起,隆昌举全县之力,历时近30年,建成绵延228公里的不朽丰碑——“沱灌工程”。这是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的水轮泵提灌工程,它让隆昌人民实现了“引沱入隆”的梦想,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历经半个世纪,沱灌工程依然发挥着巨大的水利效益,灌溉着良田沃土。隆昌因此成为“中国西部鱼米之乡”。

2022年,隆昌市发展稻渔产业面积达17.1万亩。与常规水稻单作相比,稻渔综合种养的经济收益亩均可增收3800元,但也存在着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不高、尾水缺乏有效处理的短板。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治水净水是基础。记者注意到,在隆昌市胡家镇同心村连片的农田旁的低洼处,有一项近12亩的“三池两坝”尾水治理工程。

生态净化池

隆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该模式治理后的尾水可达标排放,养殖尾水中固体悬浮物去除率90%以上,总氮和总磷去除率65%以上,污染物削减效果明显。

“水质好了,我们养出的小龙虾,个头大、肉质肥、底板干净,很受市场的欢迎。许多客商守在合作社,抢着订购小龙虾。”在双龙村、付家桥社区流转了300余亩地,成立景兴稻虾养殖合作社的李峰告诉记者。

蓄一河清水、筑一道风景、惠一方群众。

离开双龙村,来到圣灯镇骡子滩河段,蜿蜒的河道碧波幽幽,河岸绿树成荫、芳草依依,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

圣灯镇骡子滩河段位于隆昌河中下游,该河段曾经岸坡垮塌,淤塞严重,抗冲刷能力低,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常年为Ⅴ类。为再现“清流绕城郭”的美景,隆昌通过水系连通、清淤疏浚、水土流失治理及岸坡生态建设,恢复河道行洪、排涝、蓄水、输水、生态景观等功能。

记者从隆昌生态环境局获悉,2022年,隆昌市面对治污设施的“历史欠账”,着力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精准治理、闭环管理等方面全面破题,创造性提出“1+4”水环境全流域综合治理思路,系统、精准、务实推进城镇污水、农业面源、工业企业、河库4大重点领域污染治理。2022年,九曲河国控断面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年度总体评价首次达地表水Ⅲ类标准;2023年1月、2月稳定达到Ⅲ类以上。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