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大讲堂”10月26日开讲,张栻和朱熹将穿越时空携手“登场”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0-10-20 16:29 41001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黄宗羲曾评价张栻的思想是“见识高,践履又实。”这位四川籍南宋理学家对后世学风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明清到近代,长沙及整个湖南地区在湖湘学派教育背景下,产生了一代又一代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这是一个令人惊叹而又深思的历史现象。

10月26日,“名人大讲堂”将邀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明做客四川省图书馆,主讲《张栻的事功与学术》。肖永明兼任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他多年来对张栻的学术思想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研究。除了张栻,南宋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理学家朱熹也将会在这个讲座中“出镜亮相”。

张栻(公元1133年—1180年),字敬夫,号南轩,谥曰“宣”,南宋汉州绵竹(今德阳绵竹市)人。张栻虽生于西蜀,却长于南楚,六岁即跟随父亲张浚在湘、粤等地谪所居住,后定居潭州(今湖南长沙)。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张栻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

肖永明教授表示,如果要聊张栻的生平和学术思想,肯定绕不过“朱张之会”这个话题,而朱熹正是此次会讲的另一主角。“张栻与朱熹关系密切。《宋史》卷429 《道学传三》将朱熹张栻合为一传。更表明两人在学术思想和历史现实上的联系。”

朱熹与张栻一生见过三次面,其余时间则是以书信形式进行学术交流。肖永明教授说:“两人第一次见面在宋孝宗隆兴元年 (1163),也就是前面说到的张栻父亲张浚被提拔为枢密使的那年,朱熹恰好奉旨入都奏事。朱熹就在这年冬天第一次与张栻相见。当时张栻父子均被重用,张浚为右相,张栻则极得孝宗器重,频繁出入宫廷。”

朱、张的第二次会面是隆兴二年 (1164),亦即二人在都城第一次见面的次年,这一年张浚去世,朱熹千里迢迢赶到豫章,登舟哭祭张浚亡灵,然后从豫章护送灵柩到丰城,同张栻畅谈了三天。

此次来成都的讲演中,肖永明将会重点讲述张栻和朱熹的第三次会面。“那是在乾道三年(1167),朱熹与范念德、林用中等弟子,从从福建武夷山出发,到长沙访张栻。此次聚会是朱张两人相聚时间最长的一次,从九月八日到十一月初六,在长沙逗留达两个月余,最后还一同登游南岳衡山。”肖永明教授说。

在肖永明教授看来,乾道三年的朱张之会,实际上是一次“会讲”,即“会友讲学 ”。张栻是胡宏之后湖湘学的代表,而朱熹则是当时闽学的代表人物。这次会讲讨论的问题极其广泛,同时开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学者互相交流探讨的会讲形式。而后朱熹与南宋另一位大思想家陆九渊的鹅湖之会也是继承了朱张的会讲形式。

肖永明教授说:“朱张展开会讲的乾道三年,张栻其实身兼二职,除了主教岳麓书院之外,也在他自己所创立的城南书院讲学。岳麓与城南仅一江之隔,前者在湘江之西,后者在湘江之东。”所以事实上,朱张之间的会讲,对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是在两所书院轮流进的。因为朱张二人经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中,“朱张渡”由此得名。在湘江未架桥之前,朱张渡一直成为岳麓书院学子往返于湘江的主要渡口。

肖永明教授认为,乾淳之时,朱、张二人年龄相仿,又有相同的学术渊源和人生经历,两人结下极其深厚的学术友谊。两人相互交流探讨,不仅助推宋代学术的发展,也为宋代历史留下一段佳话。

张栻和朱熹之间的友谊是如何形成的?朱张会讲对南宋理学的发展又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快来报名“名人大讲堂”,来四川省图书馆与肖永明教授坐而论道。本次活动将面向社会征集100名现场观众(以最终主办方电话或短信通知为准),大家将到现场聆听肖永明教授的演讲,共同分享历史名人对于延续巴蜀文脉的心得体会。

报名时间:

2020年10月20日—10月23日24点

报名方式:

转发到朋友圈识别二维码

点击图片超链接报名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