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曾洁
中国,是最早发明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丝绸不断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推进会上发布,在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内,发现了丝织品痕迹。
实际上,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专家周旸就曾来到三星堆遗址,在参观三星堆博物馆时,她注意到,或许,青铜器上能找到丝绸遗迹。此后,三星堆的工作人员带着几件青铜残片来到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成功检测出丝蛋白痕迹。
“只要祭祀坑里曾经埋藏丝绸,那么肯定能够找到。”
缠绕的织物
3000年前的织物痕迹在放大镜下呈“麻花状”
2021年1月24日上午11点左右,考古工作人员在四号坑中部偏东区域的一件铜器周围,发现了织物痕迹。通过摄像机放大倍数,他们看到缠绕状态的织物结构。
现场,工作人员提取了一小份样品,交给文保人员。显微镜下,织物的“麻花状”结构更加清晰。这些结构中,只有成列的细线,没有发现经纬结构。
1月25日,通过进一步清理,工作人员找出了织物的分布范围,并于1月26日上午,对分布比较集中的一块织物进行了整体的切割提取。
除了铜器周边,在四号祭祀坑东南部,还有一片碳化的“纺织品痕迹”被发现。它位于灰烬堆积之中,局部叠压在青铜器上,分布不规则不连续,范围大约35厘米见方,显微镜下同样可观察到“麻花状”的结构。
据了解,目前,文保人员已经对比较集中的一块“纺织品”进行了整体切割提取,剩余零星部分原位保留。由于有机质腐烂较快,不宜长时间保存,长期放置也不利于器物的保护,因此工作人员将除附着在青铜器等器物上的“纺织品痕迹”以外,直接覆盖在灰烬堆积上的“纺织品痕迹”作为样品及时提取。操作过程中,已注意尽量以块状形式提取,尽可能保持其结构和形貌。
丝绸或作为“祭服”所用
是沟通天地人神的载体
“虽然它的年代并不是最早的,但仍然令人兴奋。“对于此次发现,周旸十分兴奋,在祭祀坑里发现丝,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丝绸起源的观念。
她解释,在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里,丝绸一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般来说,发现丝绸有三个语境,分别是在遗址、墓葬、祭祀坑内。而最高层面上的角色,便是作为“祭服”,用以沟通天地人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三星堆祭祀坑内发现丝绸,则意味着把丝绸的功能提升到了形而上的层面。“祭祀是一种隆重的场合,它的礼仪空间、宗教信仰、宇宙观念都能在这个载体上得以表现。”
她认为,三星堆祭祀坑内丝织品的发现,代表着在数千年前的古国里,丝绸或许已经成为沟通天地人神的物质载体和媒介。
众多布料中,为何丝绸被选中?周旸认为,这与中国古代文化契机相关联。蚕即天虫,沟通天地,启迪生死。或许,中国丝绸就诞生于早期天人合一的文化背景上。
四川丝绸历史悠久
期待新发现帮助勾勒西南丝路
周旸认为,对于整个四川而言,三星堆祭祀坑内出土丝织品,将为西南丝路提供了良好的考古学实证。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春秋战国时期,成都百花潭出土的铜壶上清晰篆刻着采桑图;先秦时期,蜀地已设“锦官”;“今民困国虚,决战之资,唯仰锦耳。”到了三国,蜀地锦业还曾为战争提供经济支撑……
在文明进程中,丝绸的作用和功效不可磨灭。历史映证,自古以来,四川都是丝绸生产和贸易中心。
周旸期待,在三星堆、在川渝地区考古发现中,未来能够找到更多的丝绸,以期勾勒出整个西南丝路。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