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6月10日上午,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三幼儿园举行了“幼小衔接,金牛在行动——同频共振,双向奔赴”教研活动。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为活动致辞。“教育应该是连续的、整体的、可持续的。‘幼小共同体’能够加强教师们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交流,改变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金牛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丁学林发表讲话,对本次活动提出了几点期待:一是期待双向奔赴中,携手筑牢儿童发展的“支撑点”。二是期待双向奔赴中,携手锚定价值理念的“契合点”。三是期待双向奔赴中,携手撬动共育机制的“破题点”。
机关三幼教育集团总园长高翔和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张友红作为活动发起者,提出了关于幼小衔接的“六个倡导”:一是坚持儿童为本,有研究儿童的意识;二是坚持全程准备,将幼小衔接贯穿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全面准备,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四是坚持双向衔接,缓解幼小教育坡度;五是坚持多元主体,汇聚幼儿园、小学、家庭、社会等几方合力;六是坚持园校联动,持续开展幼小双向教研。
现场,两个学段的老师们展开了《协同教研,贯通培养,走好幼小衔接第一步》圆桌论坛,拉开了一场跨界交流与碰撞。老师们一致认为在学习准备和适应中,倾听力、专注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大家结合教育实践畅谈自己的策略,彰显了不同学段的特点。
活动后,重庆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卫晋丽分享感受:“新课标强调注重素养的培养,幼小衔接也应落脚儿童素养的发展。本次幼小联合教研,见证了小学也在积极向幼儿园奔赴,看到了教育理想的表达。”
北京师范大学班建武教授针对幼小衔接提出建议,要探寻幼小衔接的本质。“幼儿园具有明显的私人性、情感互动性的特征,幼小衔接要特别关注孩子在两种不同生活范式转变的问题,即怎样让孩子从浓厚的私人互动方式,走向更强的公共性的互动方式。”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