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何雨婷
穿着一双老布鞋,沿着故宫的红墙走了一圈又一圈,对故宫的每一件文物了如指掌,这是单霁翔退休之前的日常。如今,退休两年之后,他的行程依然满满当当,与文物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他仍旧在路上,践行着用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11月23日,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做客“名人大讲堂云讲座”,他以“中华文脉与文化自信”为题,以直播的形式分享了大运河申遗、良渚文化遗址环境整治、大遗址保护论坛等多个生动而典型的案例,畅谈文化遗产保护、申报、传承的心得与体会。
一个多小时里,他妙语连珠,金句频出,生动呈现了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风采。他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带领大家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背后故事,唤醒“沉睡”的遗产资源。他分享了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历程,诠释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传承的意义,以及讲好中国故事的艰巨任务,让全网189万网友受益匪浅。
单霁翔做客名人大讲堂云讲座
城市化加速
保存遗产的文化气息
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已经三百多万年历史了,就在过去仅仅一万年内,人类从渔猎时代走向了遨游太空的征程。近几十年来,中华大地上的城市化进程速度、规模空前,除了种种“城市病”,最让单霁翔担忧的还是随着城市化扩张而消失的历史遗存。
在讲座中,他分享了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工程的案例。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城市中轴线南街以西,这一街区拥有大量明清古建筑,充分显示了古时福州工匠的高超技术。由于城市化的进程,这个古老的历史街区逐渐出现衰落景象,人居环境不断恶化,专家学者意识到这些传统建筑亟待抢救。
“经过调研,我们认识到,三坊七巷至今保留着国内仅存的、自唐宋以来鱼骨架形的坊巷格局,亟待保护与传承。”单霁翔介绍,2006年,“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并由此展开以保存三坊七巷整体格局为基础的整治和修缮。经过多次的考察调研后,“社区博物馆”应运而生。
社区博物馆呈现的不仅是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古建筑,还包括周边的环境、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形态。从2009年开始,三坊七巷的业态慢慢地重新“活”了起来:利用名人故居呈现名人文化,各类“老字号”在此开门营业,沿街可见非遗展示。这一经典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在全国范围都起到了带动作用。
申遗路漫漫
大遗址要像公园般美丽
“我们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来都是在仰望星空。无论是周公测影,还是郭守敬建观星台,无论是朱元璋当时在南京建立第一个明代都城,还是永乐皇帝建紫禁城,都是仰望星空,问天,来建造自己家园。”回顾亲身经历的漫漫申遗之路,单霁翔感慨万千。
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独有,它是人类共同的遗产。人类共同的遗产这个理念诞生以后,很快达成共识,在1972年诞生了著名的《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今刚好50周年。
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公约,时隔两年,才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长城、周口店遗址、秦始皇兵马俑、故宫、敦煌莫高窟、泰山。当这些大型的、巨型的文化遗产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就完全改变了传统文物保护理念。
长年累月参与世界遗产申报的工作,单霁翔对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良渚古城遗址等的申遗过程如数家珍。
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时,他提出了一个口号,“大遗址要像公园般美丽”,打破了很多人对考古的固有印象。考古遗址是考古人员从事专业工作的地方,公园是休闲娱乐的空间,二者如何融合?他介绍说,从殷墟遗址、金沙遗址、大明宫遗址到隋唐洛阳城遗址,我国已经建立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概念体系,用遗址公园呈现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气象。特别是良渚遗址成为考古公园之后,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参观,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文化绿洲,这让他倍感欣慰。
单霁翔
“最多”不重要
大众参与保护是王道
2019年,当良渚古城遗址进入世界遗产之时,中国一跃成为全世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但在单霁翔的眼中,最多并不是当务之急。“中国早晚会成为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抢救、保护了大量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单霁翔长期关注四川的文化遗产,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他多次前往四川考察,实地调研都江堰等地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修复工作进展;退休后参与《万里走单骑》节目,他再次前往都江堰、青城山、三星堆、金沙等地录制,让更多人关注到四川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讲座过程中,他不仅分享了金沙打造考古遗址公园的成功案例,还提及了自己在三星堆考古方舱近距离围观文物出土的经过,探访文物修复馆看到高科技的修复设备的惊奇。无论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还是崭新的博物馆、遗址公园破土而出,在他看来都是展示文化遗产的窗口,可以让更多公众深刻体会考古人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主动思考古蜀文明的文化演变,自发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功不可没。“人们需要文化,需要对家乡故土的灿烂文化拥有深刻认识,才能触及文化自信,主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而是亿万大众共同的事业。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权利和责任,我们要把文物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更多地交给大众。”单霁翔最后总结道,“作为文物工作者,我们要更多地挖掘文化遗产资源,揭示其价值,展示它的意义,使大众感动于先人智慧,受益其中,才会自觉加以保护,文化遗产才有尊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据悉,本期“名人大讲堂云讲座”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中共大英县委、大英县人民政府协办,通过封面新闻直播后吸引全网189万网友收看。
评论 7
@ai玲 2022-11-24
大讲堂
榴莲冰激凌 2022-11-24
大众参与保护才是王道
樱木花道2号 2022-11-24
听了这堂讲堂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