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1199人确诊基孔肯雅热,均为轻症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07-19 13:59 138963

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7月19日,广东佛山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分别更新基孔肯雅热疫情信息,截至2025年7月18日,三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199例,均为轻症。

其中,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161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禅城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2例,主要集中在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南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6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

据此前通报,三区中,佛山顺德区最先于7月8日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之后,疫情确诊人数持续上升。7月15日,作为与佛山相邻城市,广州市疾控中心也发布紧急提醒,称广州存在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

“基孔肯雅”源自非洲斯瓦希里语,意为“弯曲”,形象描述了患者感染后因关节痛而身体弯曲的典型症状。这种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斑蚊”)传播,与登革热的传播途径高度相似。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人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后,潜伏期1-12天,通常3-7天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明显的关节疼痛或皮疹;还常伴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倦等不适。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可治愈;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医生建议,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早期对症治疗,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可用的疫苗,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预防相似,防蚊灭蚊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基孔肯雅热发病后一周内患者血液中含有病毒,这时可能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给他人。

7月18日至19日,佛山禅城区、南海区和顺德区分别发布《告全体市民书》,称当地基孔肯雅热疫情个人感染风险持续上升。为迅速降低蚊虫密度,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扩散风险,现号召全区各企事业单位、学校、建筑工地、村(社区)、家庭及全体市民,于7月19日至20日(本周末),集中开展以清除蚊虫孳生地和杀灭成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为切实保障广大市民及家人的健康,请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行动,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杀灭成蚊。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