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中秋节丨杨维兵:玉米饼充月饼

封面新闻 2020-09-27 15:12 44117

文/杨维兵

第一次知道中秋节是在32年前,那时我8岁,婆婆还健在。婆婆说:“八月十五是月亮婆婆的生日,很多人晚上要给月亮婆婆过生日。”

那天晚上,月亮早早地爬上树梢。我和弟弟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不时抬起头看月亮,月亮对着我们笑。

父亲趁着月色到地里掏了半盆花生,鲜鲜的,嫩嫩的,剥开里面全是白仁。婆婆在厨房里烙着玉米饼,玉米的阵阵清香夹杂着油烟味扑鼻而来。烙好后,婆婆把玉米饼叠在一个大瓷碗里,和着父亲刚刚淘尽的花生,一起端到院子里的一张石桌上,点上一柱香,对着月亮三鞠躬,口中念念有词。尔后,全家端来凳子,围在一起吃玉米饼,说着、笑着。欢乐串联着左邻右舍的欢乐,绵延在静谧的乡间。

我和弟弟各吃了一个大大的玉米饼后,婆婆用碗端出两个又圆又小的玉米饼,对我和弟弟说:“这是婆婆给你们做的月饼,油多,是月亮婆婆的生日饼,今天晚上吃了它,你们能认很多字。”于是,我和弟弟三下五除二就吃了。

吃完那大碗里的饼,大人们每人去舀了一碗用刚才烙饼后的油锅烧的泡菜汤,边喝边吃花生,谈论着花生还要多久才能再成熟一点,玉米还要晒几个太阳才能装柜之类的农事,偶尔也和邻居呼应两句。

我和弟弟疯玩够了,到锅里舀汤时,惊奇地发现灶台上的两只小碗里已盛着面条。婆婆说:“今天给月亮婆婆过生,也给你们吃点面,快吃吧,不烫嘴巴了。”

如今,用玉米饼充当月饼的岁月已一去不复返,当年为我们过中秋的婆婆和父亲也已先后因病去世。但每当中秋来临,我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吃的那些金黄色的月饼。那些月饼不是真正的月饼,但因为注入了亲情与爱意,让我们感觉到它们比月饼还好吃,以至在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回味起当初的味道。

又一年中秋节来临,大街小巷已铺满各式各样高档的、中档的、低档的月饼,但这些月饼无论如何也激不起我们“想吃月饼”的欲望,我们始终感觉它少了一点什么。

月亮仍然还是那个月亮,但月饼已不是童年的月饼。怀念那些用玉米面做成的金黄色月饼,怀念那即使吃不到真正月饼也开心快乐的纯真童年,怀念给我们带来快乐童年的婆婆和父亲,祝他们在天堂能吃到真正的月饼,过着真正快乐的日子。

【“时光”栏目征稿启事】

讲真实故事,自己的,他人的,都可。字数控制在1200字内,原创首发。面向四川省内征稿。勿用附件,标题务必注明“时光”。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准确信息(不能错一个字、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5

  • 仙女下凡 2020-10-31

    我都不吃月饼的

  • 往事隔山水 2020-09-27

    月饼快到我的碗里来!

  • 冷風如刀 2020-09-27

    哇塞,在哪儿做的,好好玩啊!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