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尔茨率“豪华阵容”连访重庆上海北京 德总理此访释放哪些信号?|热点聚焦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04-16 20:54 158089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过去两天,我和德国企业界代表参访了重庆、上海,亲身感受到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德中两国企业界的紧密良好合作印象深刻。”

德国总理朔尔茨抵达此次访华首站——重庆。新华社发

4月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此次访华最后一站北京,对前两天的访问表达了上述感想。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是朔尔茨2021年就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问中国。作为今年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陪同其访问的不仅有环境、农业、交通3名内阁部长,还有西门子公司首席执行官博乐仁、梅赛德斯·奔驰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宝马公司董事长齐普策等重量级企业负责人。

朔尔茨此行释放哪些信号?中德关系将如何发展?如何看待所谓“去风险”?封面新闻专访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崔洪建。

“欢迎中国汽车”的表态有何深意?

4月14日,朔尔茨在重庆参观博世公司的氢动力系统生产基地。新华社发

4月15日,朔尔茨通过TikTok发布了一条视频。内容是前一天在有着德资背景的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参观的情景。他在听取工作人员介绍后,体验了氢动力模块的装配,并竖起大拇指。

这条视频发布当天,他携代表团100余人访问上海。在同济大学,他表示,“希望对话能增加,互访交流能增加,德国人来中国的数量也能增加。”

4月15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左)在上海,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学生交流。新华社发

他还表示,德国市场欢迎中国汽车。欧洲市场必须与中国汽车展开开放、公平的竞争。他同时提醒,欧洲不会容忍倾销、产能过剩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当年,日本和韩国汽车进入欧洲时,民众曾担心日韩汽车将征服欧洲市场,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崔洪建表示,德国是一个开放经济体,鼓励相互投资和贸易。“德国市场欢迎中国汽车”的表态,反映政府总理的开放姿态,是非常好的意愿。能否转化为具体政策,克服现有障碍,还要看他回国后能否发挥决定性影响力。

4月16日,朔尔茨在北京表示,愿继续加强两国关系,深化各领域双边对话与合作,推进教育、文化等领域交流,这对两国及世界都至关重要。愿同中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致力于维护多边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赞同对立对抗。“德方反对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愿为促进欧盟同中国关系良好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崔洪建认为,朔尔茨的表态释放出对话合作的信号,双方是可以携手应对变局的伙伴,中德务实合作仍具有广阔潜力和空间。不论是他此访的体验,还是德企在华投资动向,都显示出两国以互利共赢为原则的合作前景广阔。

如何摒弃所谓“去风险”杂音?

近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在慕尼黑“投资中国”德国企业圆桌会上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与德国的经贸合作,中德贸易额占中欧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德国对华投资占欧盟对华投资的三分之一,中德经贸关系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投资中国成为中德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

此前,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2023/24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也印证了德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报告显示,91%的受访德国企业表示将继续扎根中国,没有离开的计划;超半数受访德企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

4月15日,朔尔茨(前排中)参观位于上海浦东的德资企业科思创亚太创新中心。新华社发

“中国市场的规模、效益等各方面条件,毫无疑问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中国依然是德国非常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崔洪建表示,德国对华投资过去十年来持续稳定增长,2023年更创下历史新高。经贸合作一直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让这个“船”的方向能够保持在正确方向上。

2023年7月,德国政府通过首个“中国战略”,将中国定位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文件指出,中德应在经济贸易和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上保持合作。朔尔茨随后重申,德政府无意对华“脱钩”,将继续与中国合作,但同时需要“去风险”。

崔洪建认为,绿党领导的德国外交部、经济部不断鼓吹对华“去风险”,认为过度关注和强调经贸关系,而忽略了政治、外交甚至安全方面。对华强硬派和对华务实派之间达成了一个所谓的妥协。作为总理,朔尔茨需要寻找平衡,事关德国利益的对华政策不能被党派利益和个别政治人物的私利所“绑架”。

“他需要让经贸、政治、外交和安全重新综合考量,基本经济逻辑不会被打断。毫无疑问,经贸合作这个“压舱石”,可以助推两国关系回稳向好。”崔洪建说。

欧盟对华政策会影响德国吗?

朔尔茨访华之际,欧盟正对中国电动车是否获补贴展开调查,引发德国汽车行业担心可能导致贸易战。

“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德国政府持保留意见,并表示关税可以保护欧盟的产业,但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去年12月,封面新闻记者曾在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提问发言人何亚东。

何亚东当时表示,欧盟委员会在没有欧盟产业申请的情况下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缺乏充分证据,是典型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仅中方强烈反对,也被众多欧盟成员国和欧盟产业所质疑。

“我们反对向中国电动汽车增加任何关税,而且期待继续在中国生产并保住这里的市场。”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马铭博表示,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调查应公平公开,并专注于事实。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公开反对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称可能引发贸易战,并威胁德国就业,危及欧盟推广电动汽车和向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崔洪建表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德是长期合作的。2011年默克尔担任总理时,签署并发布了《中德关于建立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十年多来,两国电动汽车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全球电动汽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德国车企在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建设正进一步扩大,如果欧盟发起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影响在华开展业务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可能进而对德国经济造成损害。

欧盟对华政策和判断会影响德国吗?崔洪建认为,德国在欧盟内部不是简单的“跟随”,其塑造话题和政治领导能力很强。目前,在欧洲内部出现了更复杂的情况,成员国之间的博弈加剧。德国对华政策和欧洲对华政策之间既是相互影响、塑造的关系。同时,德国也会在与欧洲对话中保持某种独立性,发挥自身影响力。

中德关系如何发展?

今年是中德建交52周年,也是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德关系如何发展?

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表示,建交半个多世纪来,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高层交往密切,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中方始终视德方为合作共赢的重要伙伴,支持德国在欧洲和全球发挥更加重要作用。中德从彼此发展中获益,惠及两国人民,同时引领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

毛宁表示,中方愿同德方以此访为契机,增进理解信任,深化务实合作,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求同存异的原则,推动中德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中德关系继续向前的重要前提是不能自我设限,尤其不能让务实合作的方向被泛政治化和安全化的‘迷雾’吞没。”崔洪建认为,未来一段时期能否从回稳走向回暖,还需各方继续努力。一旦解决了“航向问题”,就能最大程度实现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就能持续修复并增强中欧关系的韧性并不断挖掘出潜力。

评论 10

  • openai 2024-04-17 发表于四川

    世界见证中国崛起,未来可期!

  • 德先生永生 2024-04-17 发表于四川

    企业界的握手,就是国家间的共赢。

  • kemp2126 2024-04-17 发表于四川

    期待更多这样的交流,共同进步嘛!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