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
2月8日上午10点整,眉山市东坡区消防救援大队分指挥中心内,火情警报响起。刚准备坐下和记者交谈的陈坤,身子一挺,立即冲了出去。一分钟后,他穿着战斗服坐在快反车上,冲在了最前面。
这个1992年出生的消防员,从入职起,就肩负了三苏祠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到今年已经整整10年了。“每年过年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今年我也不会回老家泸州,明天大年三十到初七,我每天都会去三苏祠及周边巡查。”
图为陈坤在三苏祠检查灭火器。
采访伊始冲向火场
他说过年的仪式感就是穿战斗服
2014年,陈坤大学毕业后,加入了消防救援队伍,被分到了眉山市东坡区百坡路消防救援站。
在相互介绍后,陈坤带记者来到指挥中心,准备坐下详聊,没想到警铃响起,东坡区长闲路34号发生一起警情,陈坤和战友立即出动。
半个小时后,陈坤和战友回来了。“有个电瓶车主想用烟把车里的老鼠熏出来,结果旁边的市民以为起火了。”
近10年来,陈坤参与灭火救援战斗1385次,营救被困人员22人,获得嘉奖2次。
“对我们来说,过年的仪式感就是穿上战斗服。我们过年期间,穿着战斗服吃饭、看春晚,甚至在寝室也穿着。”陈坤介绍,根据历年统计,临近节假日火情会更多。“前天凌晨我们才出警,到早上6点才回来。越是节假日,大家活动越频繁,火警越多。”陈坤说,“大年三十,我们就没吃过完整的年夜饭。2021年我印象很深,当时请了家属来团年,结果中途出火情了,我们回来的时候,大家都吃完了,结果兄弟们都只能吃方便面了。”
图为陈坤在三苏祠检查消火栓。
284个灭火箱如数家珍
他手绘苏宅防火力量图
腊月二十九,三苏祠内人来人往,陈坤在来凤轩门前,打开一个灭火箱检查。“主要看压力表和瓶底,一是看压力表是不是在绿色正常范围以内,二是看生产日期是不是两年以内。”陈坤说,像这样的灭火箱,在三苏祠内有284个,每一个他都看过。“消火栓有34个,每次检查主要是看橡圈是否老化。”
十年间,陈坤累计开展三苏祠消防安全巡查巡防180余次,共计排除火灾隐患170余处,对一万余人次的游客开展了消防安全宣讲,累计培训三苏祠管理人员及员工800余人次。
早已熟悉三苏祠的每一个角落,陈坤开始手绘三苏祠防火力量分布图,建立了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设施档案。“原来大学的时候学过一点,但画的时候发现好难,后来画了两个多月,才把图画好。对水源、防火设施的位置都标记了,对了解三苏祠的防火力量布局是有指导意义的。”
图为陈坤向封面新闻记者介绍三苏祠防火情况。
守护三苏祠十年
越来越有感情
三苏祠地处老城区的低洼地带,每年雨水季节极易造成古迹内大量积水。2018年6月,东坡区因连日的暴雨导致老城区大量积水,陈坤和战友接到指令后,前往三苏祠里排水。他扑进比腰还深的积水里,疏通下水道。“当时有些树叶把下水道口子堵了,只能伸着手、弯着腰慢慢摸,在水里泡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和战友把所有堵点弄通了。”
守护三苏祠十年,陈坤觉得最大的变化是对苏宅的感情。“原来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觉得这就是一个工作、一个任务。但时间久了,发现自己慢慢喜欢三苏祠了。”陈坤说,读书时,他就读过很多苏东坡的文章,“那时候因为《记承天寺夜游》很短很好背,所以印象比较深。参加了工作后,了解到苏东坡是在被贬黄州时写的,他担心张怀民被贬了不好睡,就去看他,我一下觉得这个人好有人情味啊。能守他的园子,是多么有幸的一件事。”
“明天开始到初七,我每天都会和战友到三苏祠巡查,时间是上午9点到晚上9点,继续守护三苏祠的安全!”陈坤说。
评论 2
fm2082462 2024-02-08 发表于四川
赞
嘿嘿呼啦啦 2024-02-08 发表于四川
年轻人挑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