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明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明,作为全国基层地勘行业唯一一名全国政协委员,王建明总是力所能及地跑基层、蹲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源,力求在提案中,找准党和国家对地质工作需求的切口。“今年,我是第三次参加全国两会,作为百万地质大军的代表,围绕地质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建言献策是我不可推脱的责任。必须在地质工作这个‘前哨站’,努力当好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探矿人’,确保‘建言建在需要时’。”王建明说。王建明今年重点关注了土地质量调查、地灾防治、黄河源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地质遗迹保护四个方面的内容。
若尔盖湿地,王建明很熟悉。大学毕业后的他,在阿坝州工作23年,那里的山山水水都刻在他脑中。 “去年10月,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若尔盖湿地再次吸引了我的目光。” 王建明说。
若尔盖湿地,位于四川北部,总面积2.87万平方公里,生态红线面积0.8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沼泽植被集中分布区,是黄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区、黄河重点水源涵养区,享有“高原之肾”和“黄河蓄水池”美誉。资料显示,若尔盖湿地在枯水期向黄河补水占总径流量的45%,一般季节占总径流量的30%。受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上世纪70年代后,若尔盖湿地一度水土流失加剧,沙化愈演愈烈。近年来,国家先后投入6.3亿元资金进行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局部恢复了一些湿地,但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针对这一情况,王建明建议,首先要全面开展综合调查评价。其次,需编制若尔盖湿地保护修复专项实施规划。同时,开展若尔盖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设立国家级专项,统筹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发挥专业队伍优势,开展若尔盖湿地保护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形成典型经验并推广应用。
王建明还提到,在实际工作中,要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充分利用物联网、5G、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搭建山水林田湖草信息数据体系、山水林田湖草信息服务体系、生态保护修复效果的监测评价及运行过程中的决策分析体系,形成智能化的生态环境监测、问题分析、决策系统和一张图智慧管理平台,切实提升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管理决策水平。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