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艾滋病感染者的温馨小屋

新华社 2023-12-01 10:28 44193

11月30日拍摄的北京红丝带之家办公室。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题:艾滋病感染者的温馨小屋

新华社记者 申安妮、王美祺、顾天成

“刘锡承(化名)的爱人生了,是个小棉袄儿,宝宝健康着呢。”北京红丝带之家秘书长韩晶捧着手机,“飞”一样窜进办公室,和大家分享这个喜讯。

韩晶口中的刘锡承是个内蒙古小伙儿,四年前染上了艾滋病。确诊后,刘锡承懊悔不已,不知如何向家乡的未婚妻开口。

“她能接受这样的我吗?她的家人能同意我俩在一起吗?”忐忑不安的刘锡承从网上找到韩晶的联系方式,申请在北京红丝带之家办公室将病情告知未婚妻。

北京红丝带之家是一家专门从事艾滋病综合关怀的社会团体,这里有一间主要用于接待艾滋病感染者的屋子。推门而入,左手边是一个贴着“能量补给站”标签的免费零食架,屋子的三面摆放着深棕色软皮沙发,橘黄色的壁灯始终亮着,墙上的照片讲述着属于这里的故事。

在这个温馨小屋,许多感染者曾经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将病情告知家人。

为了达到最佳告知效果,韩晶和工作人员帮刘锡承模拟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让他“心里更有底了”。

在向未婚妻坦白那天,刘锡承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经过韩晶等人的开导,这个一向柔弱的女孩显得很平静。“艾滋病能控制。”女孩说。

刘锡承在未婚妻的鼓励下积极配合治疗。小两口结婚后,在医生指导下,于今年年初顺利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

孩子一出生,刘锡承便迫不及待地向韩晶报喜,冬日里的小屋瞬时暖意洋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个案管理师史君洁认为,现在大多数感染者经过正规的治疗,病情是非常稳定的,但仍有些感染者心理上受到的打击较大。“这些感染者需要家人和身边人的支持,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

北京红丝带之家是中国社会组织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人文关怀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类似的组织或项目几乎覆盖每一个城市,为全国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关怀服务。

对于很多在北京红丝带之家接受过服务的感染者来说,这里是他们的“第二个家”。每天都会有人来和他们的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朋友们“唠唠嗑”“叙叙旧”。

“感染者有些话没法和家人说,就来找我们说,说出来就舒服了。”在北京红丝带之家做了13年志愿者的木木说。

木木曾经凌晨两点把一名持续高烧的艾滋病病人背出家门,送到医院。深夜无人陪伴,木木是他第一个想要打电话求助的人。

木木帮助过的感染者中,绝大多数人回到了学校或工作岗位,有些还成为了北京红丝带之家志愿者,将爱传递给更多感染者。

如今,北京红丝带之家已累计发展了2万多名社会志愿者,其中有50余名志愿者长期在小屋为感染者服务。

国家疾控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比例达90%以上,治疗成功比例达95%以上,整体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

在艾滋病可防可控的今天,在小屋外,仍有很多人谈“艾”色变。

中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社会力量就像是一棵大树,如果每个人都伸出一点枝叶,就可以为别人多遮挡一点风雨。”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浩呼吁每一个人都以平和、科学、包容的心态对待感染者群体,共抗艾滋。

“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为艾滋病人营造一个平等、友善的社会环境,让他们走出红丝带之家后,也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韩晶说。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