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绿色“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专访全国政协委员魏源送丨环资界别委员访谈录⑦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03-08 11:45 94972

【编者按】

2024年3月,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别”的85位委员履职满一年。


一年前,全国政协增设“环境资源界别”,这也是全国政协界别三十年来的一次重大调整。85位委员,包括环境资源领域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科研专家以及能源资源领域的企业负责人等。


一年来,环资界别的委员们如何履职?今年带来了哪些提案和建议?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封面新闻专访多位环资界别委员,聊一聊他们心中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委员名片】


全国政协委员魏源送   

魏源送,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副主任。


作为多年从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科研教学人员,2023年,魏源送被选为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的委员。回忆过去一年的工作,他坦言,“学习永远在路上,我会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努力建言献策,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今年,魏源送带来了关于加强绿色“一带一路”环境治理的提案。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他提出要统筹规划,加强国际合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部分国家

需要科技帮扶

魏源送表示,“一带一路”部分国家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需要科技帮扶。

他认为,一是生态系统差异显著,面临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风险,比如水资源危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二是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环境治理投入较低,资源环境压力较重,也积累了一些环境问题。

三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与绿色发展矛盾叠加,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低,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做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规则标准不一,要对齐当地规则标准体系,做好产业对接准备工作。

“我国实现了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可向这些共建国家共享发展经验。”魏源送希望各部门形成合力,在生态环境领域给予支持。

统筹国际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环境治理

魏源送建议,要通过目标、部门协调和政策协同,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环境治理走深走实。

“建议统筹相关部门的国际合作,比如一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研究、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以及教育与培训等项目,并结合中国科学院海外科教中心、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平台。理顺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推进环境治理国际合作走深走实,增进民心相通,共谋全球现代文明发展之路。”魏源送说。

此外,选择重点领域,深化绿色“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科技合作,助力共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魏源送    

他认为,要充分发挥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优势,积极落实《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建国家有一些重点环境治理领域,比如气候变化应对、饮用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修复、固体废弃物与资源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退化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监测等,要在这些重点领域推动国际合作。”

他同时建议,以重大民生需求为导向,通过联合研究、技术合作和示范、组建生态环境研究机构、科教援助等不同方法,共同拿出适宜这些国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不同方案,并在合作过程中,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提升共建国家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强化我国企业绿色共建能力,鼓励海外中资企业资助当地生态环保事业,产学研协同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和模式走出去。

主动做好规则对接

加强人文交流

“要深度开展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主动做好规则标准对接。”魏源送建议,梳理总结国内外的生态环境治理标准规范,重视共建国家的规则标准和实际需求,处理好规则标准衔接。鼓励采用一些较高的国际标准、规则进行合作,适时推进中国环境治理领域的规则标准‘出海’”。

“‘出海’了,就要避免造成纠纷、事端,要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谈及第四点,魏源送建议,加强人文交流,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积极应对少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环境威胁论”等污名化传播。例如,利用留学生科研资源,积极利用好“一带一路”平台,对外广泛传播环境治理的好案例。

“2023年底,我的斯里兰卡籍博士学生Madhubhashini Makehelwala的一篇学术论文,获得了斯里兰卡总统科学奖。”他表示,科研合作可让留学生更好地作为我国与其他国家沟通合作的“桥梁”,让我们的生态环境领域成果传播更具有说服力。

他同时建议,加强民间交流机制,推动基层交流宣传。通过行业或协会交流,主动向国际社会介绍“一带一路”生态治理的真实情况。以开放的心态对接国际,为绿色“一带一路”生态环境治理奠定良好的民意基础。

封面新闻记者 何金蓝 受访者供图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