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两部: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档案库 数据不得向外部平台提供或对接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5-30 11:35 43841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5月30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近日会签发《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其中明确,对需要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犯罪档案库,执行严格保管制度,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数据不得向外部平台提供或对接。

最高法透露,绝大多数省份存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封未封或违规查询导致泄露信息的问题,造成涉案未成年人在考试、升学、就业、生活等方面遭遇歧视,很多涉案未成年人因无法正常工作生活而无奈走上信访维权道路。

数据显示,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80855人、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157962人,共238817人。未成年人因犯罪记录失密造成就业难、入学难,可能会再次滑向犯罪深渊,使教育、感化、挽救的努力归零。

记者注意到,《实施办法》共26条,涵盖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定义及范围、封存情形、封存主体及程序、查询主体及申请条件、解除封存条件及后果、保密义务及相关责任等,基本上解决了目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封存内容要求,对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材料“应封尽封”。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程序中的材料,诉讼终结前一律加密保存、不得公开;法院依法判决后,被判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及免予刑事处罚的,相关部门应当主动对掌握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对共同犯罪案,分案后未封存的成年人卷宗封皮应标注“含犯罪记录封存信息”,并对相关信息采取保密措施。

对未成年人不予刑事处罚、不追究刑事责任、不起诉、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记录;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调查、帮教考察、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工作记录也应依法封存。对涉及未成年被害人案件、涉及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也要注意对未成年人信息予以保密。对2012年12月31日以前办结的案件符合犯罪记录或相关记录封存条件的,也应封存。

此外,对所有案件材料,应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加密处理,执行严格的保管制度。除纸质卷宗、档案材料等实质化封存外,电子数据也应同步封存、加密、单独管理,并设置严格的查询权限。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