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坝 | 车辐笔下的面食

封面新闻 2018-09-04 17:23 36336

□朱晓剑

2013年,成都老报人、有“饮食菩萨”之称的车辐先生走了,也才想起重读他的几册旧书。他因是曾做过报人,对成都的风土人情、街道掌故那可真是无所不知,只可惜他留下的文字并不算多。其中有些篇章写到了成都的面食,这不妨视为成都饮食风景当中的小插曲,独有一种亮丽。

在《从李济生谈成都小吃说开去》一文里,他写成都的名小吃,举例说白云寺的担担甜水面,车辐写道:就是在担子前面一块不到两尺见方的木板上揉面、擀面,铺开擀好的面,用擀面棒卷起匀称厚薄的面张,左手捏着卷着面张的擀面棒,向左方移动,右手拿切面小刀,从面张由上而下,切成极其匀称的长面条。够一碗分量,倒入担子后面的铁锅中。讲究点的食客,总是耐心地等到卖甜水面的揉面开切下锅的时候,吃个热落,吃个鲜味。那时的甜水面,放入红酱油、熟油辣子、香油芝麻酱、花椒面。就是这几样简简单单的作料,使得刚从铁锅煮好的甜水面,烫、辣、鲜、美,面条如筷子那样细而匀称(今天失眠上已恢复的甜水面,就没有哪一家做到了这匀称二字),入口的“特殊味”就出来了。

作家萧军在抗战初期访问成都吃甜水面上了瘾,他对甜水面奇特的配方是这样评价的:

“你们的甜水面我不大理解,你们在面中加红酱油都是甜味,这在我吃过全国的面食中,也是少见的。甜味中加上辣椒,这就更奇特了,但是吃在口里,却很受吃,好吃,有回味,别的地方没有这样的做法。”

萧军在阔别54年后再访成都,居然专门去小店连吃三碗甜水面而迟到出席以他为主角的座谈会。但他这时候吃的是“解放牌”甜水面,这与1949年前的比较,有个粗放与细作、匀称与凌乱之分,要与白云寺的甜水面比,“那就更是相去甚远矣”。

而在《成都花会、灯会中的小吃》里,车辐对成都小吃的谈论也很有意思,这也正好与今天的花会、灯会相比较:

面食类具有完全地方特色的是甜水面,名列前茅;其次红油素面、脆绍面、担担面,还有一种豆花馓子面、外加酥黄豆、大头菜颗子。老早是从嘉定(乐山)传来,因它调料别致,很快就在成都传开了,成都人给它加了工,再加点油酥花生,洒点竹筒筒里的花椒面,起到画龙点睛之妙。如花会在农历二月十五日老君会后天气渐热,就可以在花会尾期吃到应时的酸菜绍子面、清汤金丝面了。

众所周知,李劼人不仅是小说家,还是美食家,他所开的“小雅”也可谓独步饮食江湖。车辐说:“小雅”经营面点,几样地方家常风味的便菜,每周变换一次,均以时令蔬菜入菜,不是什么珍馐盛馔,但很有特色,样样精美别致,不落俗套,注重经济实惠:点心为金钩包子,面食为炖鸡面和最受欢迎的番茄撕耳面……这番茄撕耳面,跟今天的番茄煎蛋面有点类似,罗元叔有诗句说,“番茄撕耳最清新,当归汽鸡脍紫鳞”。由诗中的情景,不免给人以想象,那一种滋味,在想象过程中也都会觉得是有几分美味可口了。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