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冯国平:读书琐谈

封面新闻 2021-01-15 14:34 39606

文/冯国平

工作和生活了一天之后,躺在床上,看报读书,莫过于人生最大的乐趣。夜深人静的时候,沉下来想想,觉得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读书人。

从小喜爱读书,至今依然。读书使我眼界开阔,拓展视野,明白是非,懂得做人和做事的道理。通过书的方寸之间,打开一扇扇窗户,使我看到了广阔的世界,看到了银河外的星体,看到了千百年历史的沉浮,看到了昨天和明天的美好,内心世界都变得丰富而充实。

我没去过泰山,没去过京华和华北平原,也没去过非洲和欧洲。但我却见过泰山日出壮观的景象,听过南京鸡鸣寺的钟声和华北平原跑马的奔腾声,领略过非洲大陆美丽的热带雨林和异国他乡的风土风情,更被南极冰天雪地的冷静高远和圣洁深深陶醉和吸引。

这是因为读书使我身临其境,如闻其见的潜意识。读书使我心归于宁静,浮华顿消、烦燥远去、灵魂净化、思想升华、情趣高雅。书一本一本读,时光从指缝间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之意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表现在言行中,帮我把别人的思想转变成自己的思维。

我们天生一个头脑,读书让我们多份智慧,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个高智商的人在谈一席话。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你有一颗苹果,我有一颗苹果,我们共同只有一颗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便会有两种不同的思想。

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话说得虽然有点过分,细细想来,似乎也不曾落了俗。真的读书,实在跟自己的面目如何?跟别人说话的高低内涵有什么干涉?《劝说文》中劝学说,要珍惜时间多读一点书,劝学的理由是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么一来,读书不再是人生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一种读书人特有的,而成了另外一些与读书不相干的生命方式及另一种人生价值观的实现途径。

我更喜欢作家张抗抗书中的一段话:“读书分两类,一类是写作的实用性需要,但我喜欢另一类阅读。他看上去毫无用处,但犹如森林氧吧和甘泉,改善你的呼吸和血液,改造你的知识结构与空间。他渗透的作用是长远而无形的,没有任何急功近利和立竿见影的打算。因为人们的功利性阅读,我们错过了多少曲径通幽深藏不露的好书。”其实,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得的是,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使自己不至沉陷于日常凡事琐节所带来的的烦恼之中。通过读书可以为自己营造充实高尚的精神世界,并从这种高尚的精神活动中享受一种特殊的欢乐。

中国的读书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深信不疑,一个人如果不善于自觉读书形成自己独有的精神世界,那么这样的人肯定是软弱的。尽管在我们繁杂纷乱的心态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和逆境,倘若消沉在其中,一味地随波逐流,放任性格向庸俗恶劣的那一方面自由发展,其结果是,你将变成极其平庸碌碌无为的人。倘若你是一个自得其乐的读书人,并且善于从书本中取其精华,去其肤浅,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情况则会截然相反。因为你平日里接触的都是一些高尚的灵魂,如思想者、哲人以及社会的前卫者。

在我看来,真正的读书,不只是读书人的独特的生存状态,还有的不光是有书、有时间,更要有一份宁静的心态。一辈子与书相伴,不受限制的读书,那当然是一种趣味无穷的奢望。它发自于读书人的内心世界,与读书人灵魂相契,而与功名利禄无关。把读书说成是人对精神的武装,不如说成是对人生至高的享受。马克思说,书是他的奴隶,不如说是难得的伴侣。所有的享受都有厌倦的时候,唯有读书除外。生活中的一些亲人和朋友都会有离你而去的时候,唯有书一生永远不变。这个世界上,能留下的只有知识和才华,读书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显得臻熟至真。

在书的交流中,心灵激发的喜怒哀乐焕发出各种异彩,所有潜藏在书本中的过往人和事,随之复活。与读书人欣然相遇、相知、相契,于是获得一种无法言传,更无法代替的人生体验。一位学者说:“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火种。”读书使人看到宇宙的奇幻世界、多姿多彩,读书使生命充实,使你醒神益志,高瞻远瞩。见多才能识广,在接触新鲜事物,体验不同文化的过程中,会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理解别人。心胸会变得慢慢宽广,人生的格局会徐徐展开。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却不是生命方式。读书的力量除了生产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不产生书,人类容不得这样的消费者。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从未体验过的新鲜世界。生活的意义也不止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琴棋书画读书忙。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生命的美妙无处不在,在书中,在世上,在日常的一食一饮中。

我爱好书,好书和好女子一样,产生魅力和异性的磁场。你真的不能一五一十说着它的长和短,但似乎有一种想与之亲近的冲动,想与其共享生命的时间。你无法追寻任何意义和见识,只有一种读后才能体味的愉快。爱读书的人和不爱读书的人,小时候可能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等他们长大后,谈吐举止会迴然不同。很多人说起读书,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小时候读过的书,长大后书名和作者都忘记了,情节也不太清楚,但是被某一个细节深深的震撼过,它静静地躺在心灵深处,只要被某一个点激发,就会喷薄而出,影响自己整个人生。能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也许是造化所能赐予人一生最大的福分。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个科技社会和信息时代,你没有理由不静下来读书,空闲时间、双休日,在每一分钟里享受它,享受极致的快乐,享受生命的终结。最终获得一份无与伦比的人生,失去的只不过是过眼烟云。

一生读书,一生与书相伴,不亦快哉,不亦乐乎!

【作者简介】

冯国平,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星星》《芒种》《青年作家》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多篇。现在一家省级报刊任职。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准确信息(不能错一个字、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