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共创 话剧《谁在敲门》聚焦川东烟火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10-20 23:37 119316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重庆报道 实习生 莫口阿梨

10月20日晚,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与重庆市话剧院联合出品的话剧《谁在敲门》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上演,角逐我国专业舞台艺术领域的最高荣誉——文华奖。演出前夕,该剧主创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分享剧目创作的幕后故事。

剧照

《谁在敲门》改编自罗伟章同名长篇小说,由喻荣军编剧,王筱頔执导。随着舞台灯光亮起,川东乡村的生活画卷缓缓铺开——剧中,许家的兄弟姐妹们或坚守土地,或在城市中挣扎生存,家庭琐事交织着情感纠葛,时代变革折射出个体的抉择,角色自然流露的方言更是让故事增添了一份真实的烟火气息。

剧照

“这个剧目本身就是反映中国真实的城乡巨变,是中国现代社会在快速发展阶段的芸芸众生,演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今天的日常。”在重庆市话剧院董事长张剑看来,《谁在敲门》叩响的是时代之门,“你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不一样,你会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感觉、不同的感悟。”

剧照

对于“谁在敲门”的主题,编剧喻荣军在改编中赋予其多重意象:“剧中有院坝的门、城镇的防盗门、医院的门、监狱的门。”这些物理的“门”,其实是人与人、人与时代的连接。“有时我们是被敲者,有时是敲门者。是时代在撞击我们的心门。‘门’有很多意象,‘谁在敲门’是正在进行中的,折射出的是整个中国现在农村的状况。”

剧照

《谁在敲门》通过“小人物、大时代”的叙事结构,将川东乡村的个体命运置于现代化进程的宏大背景中,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微观镜像与情感档案。四川人艺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董凡认为:“这个剧最大的亮点就是扎根人民,从人民中来。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生活当中的日常,剧中26个人物鲜活、立体,观众总能从角色里想到自己的父母、邻居,甚至看到真实的自己,代入感特别强,每一个人物都是和我们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

作为川渝两地国有文艺院团首次联袂创排的现实题材大戏,《谁在敲门》被董凡称为“川渝文化协作的模板”。“巴蜀文化相通,情感也相连。”张剑解释,近10年“川渝话剧双城记”的交流基础,两地演职人员从台前到幕后磨合顺畅。在两人看来,两个院团的深度协作可以产生“1+1>2”的效果,“让作品水到渠成呈现最佳状态。”

剧照

在几位主创看来,《谁在敲门》不仅是一部话剧,还是时代的镜子,更是对乡土中国深情的致敬。“它唤起的,不仅是记忆,更是一种在时代浪潮中守望城乡、凝聚共识的深沉力量。”10月21日,该剧还将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再演一场。

图据四川人艺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