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成都市金堂县,古有“金水”“金渊”之称,因“水出金沙”而得名,地处成都东部和成渝相向发展大通道上,县域面积11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百万,素有“千里沱江第一城”之美誉。
发布会现场
近年来,金堂乘着“双碳”目标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东风,以高质量建设“成东中心、公园水城”为统揽,以“走好低碳路、争创百强县”为主线,探索走出了一条增长与转型良性互动、发展与生态相得益彰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12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金堂县专场新闻发布会。金堂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安宁,成都淮州新城产业发展部部长黄鸿,金堂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小毅等进行了发言并答记者问。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
跻身“2023赛迪百强县”榜单
经济之变、产业之变、活力之变、城乡之变,金堂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安宁用这四个词,概括了近年来金堂取得的发展成效。今天的金堂,正以蓬勃之姿,强势崛起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之林。
王安宁
从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间,金堂的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亿元提高到了602.9亿元,年均增长达到了9.8%。同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7万元增长到7.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1.6亿元增长到40.6亿元。
发布会上,王安宁说:“今年,金堂跻身了2023赛迪百强县榜单,这是我们首次上榜,位列第95位。”
“金堂坚定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推动县域业态从低质聚业迈向高端兴业,培育形成了以晶硅光伏、新型锂电为核心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2022年,全县绿色低碳产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产值达到了604亿元,占成都市的27%。”
发布会上,记者获悉,几年来,金堂共培育了各类经营主体近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1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今年有望达3家。高水平建设成都国际职教城,已集聚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等院校9所,在校师生超10万人。
同时,金堂持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一心三城九镇”发展格局定型成势。如,备受成都人民喜爱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有三分之一位于金堂境内;县城纳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竹篙新城入围首批四川省百强中心镇。
王安宁指出,未来,金堂将重点实施好产业提质倍增、城市功能做优做强、乡村全面振兴三大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以百强县争先进位为目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金堂篇章。
产业主承载地助推县域经济
全球光伏首个5G基地坐落在此
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金堂县离不开作为产业主承载地的淮州新城的助推。
成都淮州新城产业发展部部长黄鸿说道:“近年来,淮州新城城市能级不断提升、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工业经济连续跨越5个百亿级台阶。2022年,淮州新城规上工业总产值达661亿元,带动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8.2%,工业拉动GDP增长了4.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7.7%。”
黄鸿
纵深推进建圈强链,激发绿色低碳产业动能,是淮州新城的发力点之一。
“我们立足成阿工业园区、金堂工业园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金堂片区3个省级开发区的功能优势,编制了系列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围绕晶硅光伏、新型锂电、节能环保等6个重点领域,实施项目攻坚、精准培育、创新驱动等6大行动。”黄鸿介绍道。
此外,金堂坚持“头部引领、集群支撑、链式互补”的思路,建立健全“链长+链主”机制,聚焦通威太阳能、巴莫科技等光伏、锂电链主企业,全力打通绿色低碳产业链关键环节,加速聚集产业链核心配套。
黄鸿用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在金堂,晶硅光伏产业形成了15GW切片、30.5GW高效电池片、16GW组件产能,新型锂电产业形成了10万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1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及1Gwh电池梯次利用处置能力,正加快建设7000吨补锂剂和5万吨涂碳铝箔等关键核心材料项目。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建成了全球光伏行业首个5G应用基地,巴莫科技金堂基地成为全球首家“零碳”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同时,淮州新城精准对接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提速建设公园城市,彰显蓝绿交织优美形态。
近年来,金堂致力于打造面向欧亚、通达全球的“航空、铁路、公路”多式联运交通运输网络,打通城市发展“主动脉”。淮州新城位于双流机场和成都天府机场黄金区位;淮口南站项目建成后18分钟直达成都东站;沪蓉、成德南等4条高速和成金简、金简仁等5条快速路外联内畅、互联互通,助力企业高效通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打造丘区乡村振兴“金堂样板”
2022年乡村旅游收入超43亿元
作为成都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承载地,金堂立足丘区特色,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近年来,金堂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打好“稳粮、强菌、优橘、绿橄、兴乡”五张牌,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奋力打造丘区乡村振兴“金堂样板”,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丘区特质、金堂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陈小毅指出,聚焦做强农业产业、赋能做美乡村形态、深耕助推农民增收,正是金堂县发展农业的“密码”。
陈小毅
金堂践行大食物观,着力构建“50万亩粮经、20万亩水果、10万亩油橄榄、百亿级食用菌”的“521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聚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金堂片区,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羊肚菌尤其值得一提。金堂羊肚菌是全国率先实现人工驯化和人工栽培的地方,也是全国最大的交易基地。金堂的羊肚菌年交易量达8000余吨,占全国交易量的90%,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羊肚菌生产加工销售链条。”
在保持乡愁、乡土、乡风的基础上,金堂推进观光农业、环境美化、基础配套、乡村治理、要素保障等项目实施,构建“一村一幅画”“一路一风景”“一镇一特色”的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金堂大美乡村新形态。依托山水资源、特色农业和厚重文化,塑造乡村“内在美”,做靓示范村落,金堂打造了玉皇养生谷、中国橘乡等宜居宜业、农旅融合新场景。2022年,全县乡村旅游收入超43亿元。
近十年,在深耕主体培育、产业链条、集体经济的助推下,金堂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达到了11%以上。
陈小毅说道:“我们从集体经济中找增收,比如云桥社区创新集体承包经营模式,成立集体企业,通过‘企业主导、科研支撑、集体占股、农户参与’模式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预计2023年村级集体经营收入达300万元。”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