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廖兴友:父亲的“老情人”

封面新闻 2020-07-16 13:28 44895

文/廖兴友

一年四季,岁岁年年,不论夏日酷暑,还是天寒地冻,父亲都会准时到成都东山五场之首的廖家场场镇鳅鱼巷一家小茶馆,和他的“老情人”见面。他俩“约会”的成本很低:见了面,各来一杯“三花”茶,每一杯一块钱,就可以坐上老半天。

父亲今年85岁了。他的“老情人”是小他一岁、60多年前跟他一起到西藏当兵的同乡何叔叔。说他俩“老情人”,是我母亲生前开玩笑说的。玩笑归玩笑,既然说两位老男人是“老情人”,那感情肯定不一般。父亲跟何叔叔在一起那种默契,那种惺惺相惜,那种形影不离,那种被风雨洗礼的历久弥新,即便外人看了,都好生嫉妒,何况我的母亲。

前几天,何叔叔的夫人生日,我陪父亲去参加宴席,何叔叔见到父亲,就掏出一只医用口罩给父亲。关切地说,我们老年人这身子骨经不起病毒的折腾,要把自己保护好。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何叔叔的家人。我跟何叔叔的子女简短寒暄了一阵,各自落座。1950年代,父亲在部队当工程兵,因公弄折一条腿,走路不便。我不在,他行走的时候拄拐杖。我在他身边,就搀扶着他。

我正搀扶他到饭桌落座,何叔叔把我轻推到一旁说,我来扶他。我侧身站到一边,看着父亲心安理得地被何叔叔搀扶着往餐桌走去。

按常理,我本该陪在父亲身边,何叔叔由他的子女陪着照顾。可同样80多岁的何叔叔确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老。他对我说:“小廖,你让开,我要跟你爸爸坐一起。”

如果能活100岁,我的年龄已经过半。从左邻右舍叫我小廖、廖哥、廖叔叔、老廖,对我冠以“小廖”这个称谓,已经感到很遥远和陌生了。但是,当听到何叔叔这样叫我,我突然觉得自己又变年轻了。

既如此,我只好尴尬起身,把父亲身边这个位置让给了他。我挪到了父亲和何叔叔的对面落座。

成都的新冠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何叔叔依然防护有加。除了给我父亲口罩,还特地请服务员拿来一双公筷放在身边。开席时,我才发现,何叔叔一边吃着,一边用公筷给父亲夹菜。清炖的,慢煨的,清淡的,营养的,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的菜,都被何叔叔一一夹着往父亲的饭碗里放。他还不时地说:“你爸爸平时话不多,我晓得他喜欢吃些啥。”

平日里,父亲很少提及这位跟他在西藏解放初期一起站过岗,扛过枪,杀过敌,打过仗的何叔叔。但是,有一件事情父亲经常提起。那是在1950年代中期,已瘸了一条腿的父亲和何叔叔一起转业,被分到海拔4500多米西藏那曲地区班戈湖硼砂厂工作。父亲遭遇严重的高反,呼吸困难,昏迷不醒。生死关头,同样面临缺氧的何叔叔背着比他高出一截,已经奄奄一息的父亲,奔向厂区医院,父亲才化险为夷,保住一命。

在父亲加入共青团的档案资料上,我看到一份父亲因为遗失军帽帽徽被警告的文字描述。父亲说,入伍之初,他跟何叔叔在济南服役。1956年6月的一天晚上,他跟何叔叔看完连队组织的电影放映,返回宿舍休息。途中,一群群萤火虫照亮了回家的路。大家兴奋得不得了,何叔叔不停地用军帽拍打飞舞的萤火虫,不慎把帽徽弄丢了。两人沿路找到天亮也没找着。何叔叔忧虑心悸,父亲二话不说,把帽徽摘下,缝到何叔叔帽子上。随后,父亲遭遇批评,被警告一次。

作为父亲的老乡,何叔叔跟父亲一起入伍,一起在部队接受扫盲、接受革命教育,一起转业分到同一工厂工作,直至硼砂厂精简压缩人员,返回巴蜀大地。

回乡后的60多年,父亲和何叔叔的来往从未间断。我家地处龙泉山脉,四季瓜果飘香。蔬菜果子熟了,嫩玉米番薯熟了,父亲就会摘上一些,带到街上跟何叔叔“约会”的茶馆,送给何叔叔,让他带回家,让全家人尝鲜。

何叔叔住在坝区,不缺新鲜鱼米,他会把刚从稻田里收割脱粒的新米,把从水田里抓的黄鳝泥鳅、鲫鱼大虾带到茶馆,让父亲带回家。在买肉凭票供应的年代,何叔叔送给父亲的这些河鲜,保证了我们全家的蛋白营养。

平日里,父亲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精神生活也很单一。不可或缺的,就是到茶馆跟何叔叔见面。父亲喜欢看战争片,10年前很流行VCD、DVD,何叔叔儿子在城市工作,他会把儿子给他买的一摞又一摞的碟片给父亲带回家欣赏。

两年前,何叔叔家因拆迁搬到青白江城区,跟儿子住在一起。青白江到廖家场有20多公里,父亲原本以为何叔叔跟他见面的时间可能会少很多。谁知,第二天何叔叔却如约来到茶馆。他告诉我父亲,在搬去青白江前,他就凭《老年人证》办理了区内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卡。这样,他就可以每天一早坐车到廖家场和父亲见面,喝茶,打桥牌,喝养生酒。下午5点,再坐车回青白江。

今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中,街上的茶馆暂时关门歇业。父亲不相信茶馆会关门。为让父亲死心,我把父亲送到茶馆,见茶馆大门紧闭,父亲还不甘心。说一定要听到何叔叔的声音才放心。我把何叔叔儿子的电话打通,两位老人在电话中,简短地寒暄了几句。父亲说,你们城里人多,千万不要出门哈。何叔叔说,我晓得了,你家的樱桃、桃子、李子熟了,记得帮我留到。

四月底,场镇上的茶馆餐饮陆续开放。我跟何叔叔儿子商定好时间,准备各自把各自的父亲送到茶馆约会。两位老人高兴得像孩子似的,不约而同地从衣柜里找出几年前做80岁生日的时候穿过的红衣服。5月1日一大早,两位老人在相隔3个月后重逢,一阵相拥,热泪盈眶。

何叔叔和往常一样,一边搀扶着父亲走进茶馆,一边说,“五一”劳动节,我们把它当做建军节过。

【“时光”栏目征稿启事】

讲真实故事,自己的,他人的,都可。原创首发。面向四川省内征稿。勿用附件,标题务必注明“时光”。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