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样子|洋烈新村里的年 团圆才是一年到头最大的奔头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1-23 10:32 112920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

吃过早饭的李大娘,从阳台上取下一大盆腊肉、腊排骨,然后打来一盆热水,蹲在自家门前的院坝里,一块一块认真清洗起来。“这是过年要吃的,我还要多洗点,给他们带出去吃。洗干净了,他们直接就可以煮。”

离李大娘家不远处,符女士坐在自家门市前,脚边放着一盆炭火,用来驱寒。她的身后,静静卧着三只待宰的公鸡和一只鸭子。“都是自家养的,待会杀了明天过年吃。明天大伯一家人要过来团年。”

这是腊月二十九,封面新闻记者在“全国文明村”四川宣汉县蒲江街道洋烈新村看到的两幕场景。这里的人们,早早地开始忙碌,为即将到来的除夕和春节认真准备着一家人的吃喝。对于他们来说,亲人团圆是一年到头最大的奔头,也是“乡村振兴很好的样子”。

航拍洋烈新村

母亲要把家的味道带给儿女

这么早就在准备过年吃的肉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李大娘说:“这还早?你没看到别人家的肉都炖耙了。”

尽管说着话,但李大娘手里的活并没有停下来,麻利地将一块块腊肉用热水反复刷洗。“这么多吃得完不?”“一大家子七八个人,肯定要多准备点嘛。我还要再洗点,过完年给他们带出去吃。”

说到这里,李大娘有些遗憾,儿子因为工作原因今年没能回家过年,只是儿媳妇回来了。儿子儿媳都在广东打工,李大娘多洗的这些肉,就是准备儿媳过完年去广东时带给儿子吃的。

李大娘在洗腊肉

尽管儿子没能回来,但今年李大娘还是有非常高兴的事,外嫁的女儿带着一家人专程回来陪她们老两口过年。“我还要多洗点肉哦,不能只给儿子儿媳带,不给女儿拿嘛。”李大娘说着笑开了花。

儿女常年在外,对于在家的父母来说永远是一种牵挂。因此,年,对于他们来说,格外重要。李大娘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在家的日子吃好喝好,等到过完年离家之时,儿媳女儿的大包小包,装的不只有行李,还有她特别准备的“家的味道”。

洋烈新村为过年打造的氛围

再老都是兄弟 过年都要团圆

洋烈新村,因紧邻州河,拥有别致的水乡景色,加之曾因洪灾重建成新农村,整齐划一的民居,让这里别有一番川东气韵。因此,这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春天,和风煦煦,春光明媚,来此游玩的人们络绎不绝。

30多岁的符女士是洋烈新村搞旅游的受益者,她没有像其他年轻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赚钱,而是在村上做起了小生意,吃起了“旅游饭”。

“秋冬季都是淡季,太冷了,所以人少得很。”符女士期待着,春节期间能有个好天气,那样生意肯定会很好。

一边想着生意,一边为马上到来的除夕和春节谋划着一家人的饮食。符女士烤着火,一旁卧着三只公鸡和一只鸭子,“等会都杀了,过年要吃,我丈夫的大伯一家人明天都要过来团年。”

符女士旁边卧着三只待宰的公鸡

符女士的大伯住在几公里外的老家“八庙河”,虽然距离不远,但平常更多依靠手机联络,见面机会不多。所以,过年成了两家人的期盼,也为彼此的团聚提供了无法拒绝的理由。

对于符女士的公公和大伯来说,虽然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几十年来各有各的小家庭,各有各的生活,但过年是无论如何都必须在一起的。“这是传统和传承,再老都是兄弟,过年都要团圆。”

评论 8

  • 合江县白沙镇忠孝村-石磊 2023-02-01 发表于四川

    样子

  • f大英县河边镇m2075842 2023-01-28 发表于四川

    洋烈村里年团圆才是一年到头最大的奔头

  • 风雨同舟 2023-01-28 发表于四川

    有奔头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