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全国法院去年审结环境资源案近25万件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6-05 14:32 42499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6月5日,最高法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2)》及典型案例。最高法副院长杨临萍表示,2022年,全国法院持续忠实履行环境资源审判职责,执法办案质量、效率、效果不断提升。全国法院共受理一审环境资源案件273177件、审结246104件。

最高法新闻发布会现场。

杨临萍介绍,最高法持续推动法律统一适用,制定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等司法解释;持续强化环境司法政策指引,组织召开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暨第一次环境资源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并研究制定会议纪要,出台依法惩处盗采矿产资源犯罪、司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等司法政策,与生态环境部等中央单位联合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

杨临萍称,人民法院坚持绿色理念,完善依法惩治环境资源犯罪机制,参与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动,妥善处理涉企业案件中的环境问题。“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惩治环境污染犯罪,依法严惩老百姓身边的环境污染行为,积极配合污染物协同控制。注意审查涉诉企业是否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要求,营造绿色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多元化设立法律服务点、巡回审判点,着力提升系统治理水平。

依法惩治危害长江鲟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依法打击盗采泥炭土行为,加强黑土地保护;开展“拯救蚯蚓”行动,守护“粮田沃土”;引导污染型经营主体有序退出,促进相关政策和补偿机制完善,服务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坚持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确立的原则、制度要求,依法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相应职责,结合现代公司治理理念引导企业改进技术工艺。明确碳汇认购的适用条件,探索适用以购买碳汇减排量替代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司法措施。

她还表示,2022年,人民法院持续依法延伸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协同联动。主动将环境资源审判融入长江、黄河等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跨域司法协作。健全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行政主管机关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案件协作、普法联动、联席会议等机制。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