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戴云
9月24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成就。对于地震减灾国际合作进展,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王昆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践行国际人道主义,完成土耳其7.8级双震、缅甸7.9级地震等重大地震应急救援、灾害调查评估和科学考察,生动诠释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王昆。图片来源:国新办
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也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缅甸发生了7.9级地震,我国是派出救援人员最多、到达灾区最快、营救幸存者最多的国家,这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今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统一部署,应急管理部派出中国救援队82名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和物资前往灾区,全力协助缅方开展抢险救援。
据了解,中国救援力量成功营救出包括1名孕妇在内的9名幸存者,搜寻到59名遇难者,搜索排查房屋建筑和重要基础设施累计28.7万平方米,诊治伤员2000余人次。
3月29日,中国救援队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奔赴缅甸地震灾区。封面新闻记者代睿 摄影
王昆介绍,近年来,我国完成援建尼泊尔地震监测台网,与厄瓜多尔、哈萨克斯坦签署地震减灾协议。地震减灾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中亚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重要外交活动成果清单。
“一带一路”地震减灾合作机制扩大到2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我国建立地震科学考察联盟,为印尼雅万高铁、中缅油气管道、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地震预警和安全评价服务。实施17项国际合作项目,为来自40多个国家的600多名学员提供技术培训。
据介绍,在科技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吸引美国、俄罗斯、荷兰等13个国家的科学团队参与研究。国家地震预警工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全球80个国家、13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20名专家在地震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海城地震50周年地震预测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发布的“海城倡议”和《中国地震预报发展战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进一步坚定了共同开展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的信心和决心。
王昆表示,下一步,中国地震局将继续加强防震减灾国际合作,为共同应对地震威胁、减轻地震灾害风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评论 1
芮雯雯雯 2025-09-24 发表于四川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