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有狠活|寒潮又双叒来了!全球变暖并未使得寒潮强度变弱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12-21 20:26 70886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张峥

12月15日-18日,入冬以来第三次寒潮过程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带来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最低气温0℃线将南推至广西北部、广东中北部至福建西部一带,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将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实际上,此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了11月26日-28日和11月30日-12月1日两次寒潮过程的影响,大部地区出现剧烈降温。其中,国家气候中心评估显示,11月30日至12月1日的全国型寒潮综合强度指数2.45,为1961年以来全国冷空气过程综合强度的第五强,因此,全球变暖并未使得强冷空气寒潮强度事件变弱!

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博士。周兵博士表示,国家气候中心早在今年10月发布预测,今年出现冷冬的可能性不大。最新的预测表明,2023年1月东北大部、内蒙古中东部、新疆北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多。

平均一年出现5.4次寒潮 每次周期为2-4天

据周兵博士介绍,冬季气温起伏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一次强冷空气或寒潮一般活动过程周期为2-4天,最长不超过6天。

在我国,寒潮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和初春时节。寒潮往往会带来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降雪等天气。统计显示,新的气候态,也就是从1991年到2020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寒潮5.4次。1991年以来,寒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2021年,有11次。其次是2009年,出现了8次,出现寒潮次数最少的是2017年,仅2次。

今年11月26日-28日和11月30日-12月1日两次寒潮过程均是内蒙古中部发动,第一次位置偏东,强度偏强;第二次位置偏西,偏度偏弱。中高纬度欧亚(中亚)阻塞高压是南北经向型环流的重要因素,冷空气长驱直入我国西北及中东部。

尽管受两次寒潮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急剧下降,而低气温0℃线也已南压至江南北部一带,但是根据国家气象中心的预测,今年大概率不会出现冷冬:“国家气象中心今年1月进行了一个预测,总体上来说今年出现冷冬是一个极其小概率的事情,不太可能出现冷冬的现象。”冬季气候的变化特点往往表现为前冬与后冬冷暖的差异,气温起伏大。

“三重拉尼娜”现象有影响 但要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来看

决定我国冬季冷暖的主要因素,是来自北部中高纬度冷空气的活跃程度,而“拉尼娜现象”亦从影响东亚冬季风的强度等方面影响到我国冬季的气候的。

那么什么是拉尼娜?“三重拉尼娜”是不是意味着更冷的冬天?

生活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的居民意外发现这里的海水在某些年份会变冷,便将这种现象命名为“La Niña”,翻译过来就是拉尼娜。“三重”拉尼娜最早是世界气象组织在今年8月ENSO预测中提到的。预计拉尼娜事件会进一步持续,并延续到冬季。由此也提到,这次事件为本世纪第一个“三重”拉尼娜事件。“三重”并非指示强度加倍或气候影响加倍的意思。具体含义是连续三个冬季为拉尼娜事件,也就是这种冷水事件跨越了三年。

拉尼娜事件冬季气温异常的主要特征为: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

周兵博士表示,尽管拉尼娜现象的确会造成冬季的气候偏冷,但这个情况必须要放到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来看。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暖冬出现的频率增加。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有气温偏低的年份出现,但也可能出现强暖冬,如1998年冬季和2020年冬季。随着全球变暖的速度加快,拉尼娜对于我国冬季气温变冷的效果,很可能就要打个折扣了。”

拉尼娜现象明年即将结束 历史未出现过“四重”拉尼娜年

那么持续了三年的拉尼娜什么时候会消退?根据目前预测到的结果,三重拉尼娜即将在明年2月划上句号。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四重拉尼娜年,即4个冬季都是拉尼娜的状况,当然,也未曾出现四重厄尔尼诺。

那么拉尼娜现象是否会造成2023年的夏天更热的现象?从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的冷水状况来看,在2023年2月趋于与中性状态相当,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以中性状态为主,因此,春夏气候的主导因子变得不清晰,气候预测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全球变暖只能使得春天来得越来越早,春夏季节转换越来越快,这些年多地经历了一夜入夏的景象。

周兵博士表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的恢复平静,不等于全球变暖的脚步停下,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类排放的进一步攀升,地球系统变暖更加剧烈,气候不稳定性更加突出,气候临界点尤如多米诺骨牌,社会需要紧急转型,人类需要利用气候变化窗口期,阻止或抑制气候多米诺骨牌的倒塌。”

寒潮之下还要注意越冬作物的管理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系副系主任孔凡磊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提醒,在寒潮来临之时还要注意对越冬作物的管理。

孔凡磊表示,寒潮是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8℃以上,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温度低于5℃。寒潮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主要包括冬季寒潮和春季的倒春寒,会对四川越冬作物和大春作物播种造成影响。

寒潮天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剧烈降温,进而导致作物遭受霜冻害。四川冬季寒潮发生会导致麦类、油菜、蚕豆、豌豆、蔬菜和柑橘类等作物遭受严重冻害。生产上要关注苗情,积极增加土壤墒情,同时因地制宜,加强对小春作物以肥水调控为主的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另一方面,随着气温逐步下降,各地要积极做好越冬经济果树、果园的管理工作,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增施越冬底肥。

春季的低温寒潮又称倒春寒,一方面导致拔节期的冬小麦、已抽薹的油菜受冻,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另一方面导致大春作物播种时间推迟,已播种的作物遭受冷害难以形成壮苗,例如春季寒潮导致已播种育苗的水稻烂秧。

除了对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寒潮发生时期,往往降水量较大,这也有利于农作物特别是丘陵山地无灌溉条件的作物生长。另外,寒潮低温能使得一些病虫害冻死,农作物来年病虫害减轻,牲畜传染病减少。

总而言之,寒潮对农作物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要关注气象变化,及时根据气象变化采取灌水增加土壤墒情,加强肥水调控等措施以应对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评论 7

  • 川主乡黄秀琴 2023-07-26 发表于四川

    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提升防范能力。

  • fm1906663 2022-12-25 发表于四川

    冷热不均

  • 汐止 2022-12-24 发表于四川

    冷飕飕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