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潘鸣:赤足走在田埂上

封面新闻 2020-03-17 15:45 37780

文/潘鸣

转眼已是春分,迈开解禁的双足,奔向郊野广袤的川西平原。随意踅上一条田埂,一脉暖气微微吹拂,突发少年狂,想在田野里撒一把欢,赤脚走一遭。性起难抑,立马脱掉鞋袜拎在手上,试探着跨出几步。

想起早年的乡村。那时,每至春夏,不论男女老少,大都赤着一双脚板四下行走忙活,与脚下的土地毫无芥蒂地厮磨亲融。溽暑里,老少爷们干脆整日里半裸身躯,仼由阳光雨露濡染。这样的天人合一,是当年乡人们率性无拘、苦中求乐的行为常态,是旧时光乡野生活一份自在怡然的简朴意境。

脚下有些踉跄。低头下细一瞧,田埂被农人用锄镢削得极薄,行走其上,非得取猫步姿势方可容足稳身。这般狭窄的埂陌,边壁上竟还刨坑点播了一串豌豆胡豆。周遭方正的田亩也打理得相当精致。看得出,在川西平原农民心里眼中,耕地仍是寸土必争的金贵之物。再细辨那些忙碌于田间地头的人影,的确是老年人多一些。

虽然嘴巴上抱怨耕播成本高、收成卖价低,劳累一年就只落得几个汗珠子钱。但骨子里,他们对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足下之土怀有无法割舍的深厚情义。哪怕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日渐衰老,体力不支,但总是倔强地要留下一块地一一即便几分一亩也好,亲历亲为,不辞艰辛,潜心躬耕于垄亩,日复一日种着一份“绣花田”。旷日不辍农耕,是他们生命的寄托,精神的皈依,与故土一脉贯通所不可或缺的缘系。家里更多的土地,则转包给种田大户和专业公司,一寸也不肯撂荒。这些土地被集中经营,打理得更加精细了。规模化种植,现代农机具耕播。连无人机都上了阵,低空盘旋着施肥洒药,把贯常的农事活动渲染得如同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

至于他们的子女,面对故乡土地的牵萦和外面世界的诱惑双重情感考验,内心深处要更为纠结复杂一些。那年年根上,我曾在成都我谋职的公司楼下一间小饭馆里,听到邻桌一群建筑工地的打工仔边大口喝着枸杞泡酒边七嘴八舌埋怨。到最后,齐刷刷将筷子往桌上一拍:明年不干了,回家守着老小种田过日子!

可开年后不久,我在同一家小饭馆再次看到他们:身着泥迹斑斑的工装,拖着疲惫的双腿,从附近的工地上刚刚下工。时下城市一线劳工资源紧俏,千辛万苦忙碌一年,外加平时节衣缩食,到年底攒下几大万甚至更多回家是能指望的。这可比家乡几亩田地的产出高到天外去了,背井离乡的诱惑力说到底也就在此。

可城市再好再繁华,打工仔终究是没有根的浮萍,充满深深的飘零感。夜里睡不着时,就想家,想那座镶满了自己脚印的温馨四合院,想在家时妻儿老小其乐融融的光景,想那条爱摇尾巴的忠诚的黑狗,想田垄上那些禾苗自在拔节生长、瓜果挂满棚架的欢喜模样。这么想着想着,泪水便悄然浸湿了枕头。

好容易捱到逢年过节回老家,踏踩着瓷实的寸寸故土,品享着亲情乡情的丝缕温暖,一颗心都要融化了。可待上一段时间,复又觉得老家的院子还是土气了些,人生奋斗的天地那么狭窄,根本无法施展年轻的腿脚。尤其是那几亩地,再怎么伺弄,也生不出金蛋子啊!

等不及过完大年,匆匆背上行囊,日夜兼程向着远方的都市奔去。这么些年,他们就是这样,揣着一怀纠结,剪不断,理还乱。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来来去去,脚步总也停不下来。

【作者简介】

潘鸣,四川德阳市人。多年从事宣传广电事业,四川散文学会会员,德阳市作协理事,四川省校园文艺联合会副主席。在四川文学、四川日报、青年作家、华西都市报、思维与智慧、德阳日报、德阳晚报和多家新媒体平台刊发散文、小说多篇。

评论 3

  • 半亩情 2020-03-17

    确实很美……

  • 山河有幸埋战骨 2020-03-17

    形散而神不散.写好散文不容易

  • 往事隔山水 2020-03-17

    我喜欢我喜欢在岁月的田埂上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