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奉友湘:问蝉

封面新闻 2021-08-17 15:16 41751

文/奉友湘

秋眠不觉晓,处处闻知了。

虽然立秋已经有一旬之久,这都市里的蝉鸣并不见消停。从清晨天还未大亮开始,它就肆无忌惮地宣布它比你醒得早。然后是上午,下午,晚上,它总在庭园的东南西北打游击,一阵又一阵地拼命嘶吼,常常叫得人心烦意乱。

如果是邻居打扰了你的清静,你完全可以报警;但这蝉子的鸣叫,警察似乎也管不着。据说会鸣叫的蝉都是雄蝉,它高声歌唱是为了引起美丽雌蝉的垂青,前来赴约谈情说爱。就像当年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或者像多年前大学里男生抱着吉他在女生楼下弹唱,以取悦心仪的女生一样。可是你搞对象也该分个时间场合啊,你成天在那里耍酷飚美声勾引良家女蝉,大大影响了读书的人,写作的人,好静的人,不说你道德败坏,至少也算骚扰良民百姓吧?到了这个份儿上,其实,警察也应该管得着了。

那么,这雄蝉为啥成天拼命叫春呢?

为了解这蝉,只有去书山寻找答案。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蝉的世界竟然如此广阔无垠,博大精深!

据资料说,世界上有2500多种蝉,在咱中国,就有150多种。蝉属昆虫纲,节肢动物门,同翅目,蝉科。我们常见的有黑蚱蝉、蟪蛄、草蝉、斑蝉、薄翅蝉、高砂熊蝉等等。台湾有一种蝉,称为黑丽宝岛蝉,身材修长婀娜,头部有黑色和粉绿色相间的花纹,形似人脸,被誉为蝉中美人。蝉的生命周期一般为3-5年,而在北美洲,有长达13年和17年的两种长寿周期蝉。不过,我们能见到蝉的时间,是在夏秋季节。蝉在阳光下生活的日子,不过仅仅两三个月。

原来,蝉是潜伏的“地下工作者”。其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地下以幼虫的形态度过。蝉的幼虫又叫若虫,它们以吸食树根的汁为生,吃饱了就呼呼大睡。在这个过程中,它会进行几次蜕变,直到变成成虫的前夜。到了夏天,一群群即将成熟的蝉在晚上偷偷爬到树上,小心翼翼地最后一次褪去身上的硬壳儿,慢慢地张开美丽而透明的双翼,最终完成羽化的过程。

这种蜕变,使它们在一夜之间,就迅猛地出落成可以生儿育女的成蝉。到天明的时候,雄蝉就开始使劲鸣叫,殷勤地招蜂引蝶求偶,以迅速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因为它们只有60-80天的生命了,不得不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用尽洪荒之力,拼命叫唤,吸引异性。

如果有雌蝉闻声前来,雄蝉又会发出一种甜蜜的专门求爱的声音低吟浅唱。若两情相悦,它们便恩恩爱爱地开始交配。雄蝉的交配无疑是一种壮烈的行为。因为当它勇敢地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后,便很快以身殉职。而交配后的雌蝉,则用身上坚硬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下一个又一个洞,把卵产到这一排洞里,每个洞里会妥帖地安放三四枚。做完这一切,欣慰的蝉妈妈在一周之内不吃不喝,孤独寂寞地香消玉殒。那些受精卵会在第二年孵化成为幼虫,掉落地上,钻入土里慢慢成长,去度过自己不平凡的生命周期。

当我了解到蝉由平凡到壮烈的一生,便对它的鸣叫减少了厌恶之感。并且慢慢表示理解和同情。蝉为了自己家族的繁荣,不惜以命相搏,其情可悯,其勇可嘉,其爱可咏,其壮可颂!人的父母养育儿女固然伟大,固然无私,固然可歌可泣,但倘若要人繁殖下一代后便英勇牺牲,恐怕没几人能有此豪情壮志。如此,自己甚至有些喜欢这小小的蝉了。

对于昆虫,人们往往爱把它们分个好坏。对人有好处的便是益虫,有害的便是害虫。这当然是一种极简单极粗暴的划分。就像孩提时看电影,老问大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样。长大了才知道,人的好坏并不那么容易分辨。其实昆虫的好坏也是这样。蝉似乎往往被认为是害虫。因为它吸食树根的汁,树干的汁,甚至可能让树枯萎或死亡。

但蝉似乎也有不少对人有益之处。它至少娱乐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这笔账永远也算不清楚。

小时候,我和其他小伙伴一样,喜欢听蝉子在夏天里吟唱。捉鸣蝉,捡拾蝉蜕,尤其是儿时的乐事。蝉蜕便是蝉最后变为成虫时脱下的“衣服”。把完整的蝉蜕送到收购站,可以换来零花钱,买得几颗香甜的水果糖。而水果糖又会激发人体内令人愉悦的多巴胺。蝉蜕在传统中医里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它可以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还有平定儿童痉挛的功效。因此,在中医眼里,蝉不但没害处,恐怕是大大的益虫了。

当然,还有一些地方,人们把蝉子作为一种美食。据悉,蝉的蛋白质含量极高,占到72%,相当于普通鱼类所含蛋白质的三倍。油炸蝉子,油炸蝉蛹,都是一些美食者的无上佳肴。不过,对于吃蝉子、蝉蛹,我个人持保留态度。当然,人工养殖的另当别论。

估计古人不会吃蝉子。尤其是古代诗人应该不会吃蝉子。因为在他们眼里,蝉是一种神圣的,纯洁的,品格高尚的动物。

古人雅称蝉为蜩,读音条。连蝉蜕也被雅称为蜩甲。诗经《豳风·七月》里就有“五月鸣蜩”的诗句。他们爱蝉,咏蝉,颂蝉,甚至常常把自己比喻成蝉。

古人认为,蝉啜吸清气,饮露水为生,不食粮食荤腥,其性清纯;身居高树,如居高位,但不贪不占,其行高洁;它高声鸣叫,其音远播,其志高远。

晋代大文豪陆机的弟弟陆云曾作《寒蝉赋》,他在序言中为蝉总结了六德:“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居巢,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取其容也。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

看看,这蝉是多么伟大的生灵啊!具有文、清、廉、俭、信、容六德,比鸡的文、武、勇、仁、信之五德还多了一德。

于是,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眼里,蝉不是蝉,蝉是一种清流的象征,蝉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蝉是一种德行的化身。因此,就像屈原喜欢咏橘树,不少诗人也喜欢咏蝉。

初唐诗人、大书法家虞世南曾咏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以蝉的行为,标示自己高洁清远的品格志趣。咏蝉的清华隽朗,实是喻人的高标逸韵。虞世南身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据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因而深得唐太宗李世民敬重。

无独有偶,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曾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他笔下的蝉命运悲苦,历经风刀霜剑,空有高洁之心,高远之志,却无人理解,孤独嘶鸣。这哪里说的是蝉呢?分明是他的自画像:空有报国之志,经世之才,却身陷囹圄,一夜白头。可这片忠心有谁能理解?悲愤之情,跃然笔端。除此之外,骆宾王还写过另一首《秋蝉》诗,以蝉喻己,充满顾影自怜的伤感情怀。

当然,古人咏蝉的诗远不止这些,网上随便一搜便是一大把。而且大都是赞美和同情蝉的。看来,蝉不但是我国古人崇敬的圣物,更是被他们赋予了深远的文化意义。

“容丽蜩螗,声美宫商。飘如飞焱之遗惊风,眇如轻云之丽太阳。”瞧瞧,陆云《寒蝉赋》里的蝉子是何等美妙!可自己对于蝉,只闻其噪声,不见其美德,简直是一声障耳,不闻大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由是可见,只凭个人好恶判断是非,恐怕会陷入自私狭隘偏颇的泥淖呢!我又想,蝉不仅具有古人所说的六德,它还有长期潜伏谋求生存的隐忍之德;为繁衍后代勇于献身的牺牲之德。那么,蝉就不只有六德,而应该有文、清、廉、俭、信、容、忍、勇八德了!

于是,我对于蝉,终于有了敬佩之感了。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