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链新质调研在蓉启动 将走访20余产业集聚区解码能源“量产魔咒”丨新经济视界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5-11-17 17:29 32528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当固态电池实验室能量密度已突破500Wh/kg,从量产到装车还存在哪些产业适配性鸿沟?面对能源核心装备供应链韧性不足,行业如何加速跑?对于能源这一传统产业,又该怎样用新质生产力赋能?

11月17日,在成都举行的2025光储与电力供应链协同发展论坛上,“预见·能链新质调研行”正式启动。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次调研行将以“聚焦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能源链”为主题,通过实地走访、专题研讨、资源对接等形式,深入能源产业链一线,破解发展瓶颈,推动产业协同与品牌升级。随着启动仪式落幕,调研行即日正式启程。

据介绍,此次调研行由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与预见能源联合发起,聚焦“新质生产链”与“现代供应链”两大主线,在三个月内走访全国20余个能源产业集聚区、50余家标杆企业,覆盖光伏、储能、氢能、虚拟电厂等前沿领域。在调研中,还将通过行业组织与内容平台的跨界协作,推动能源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并对参与企业进行品牌赋能。

调研结束后,相关成果将以产业链协同报告、需求清单、资源池等形式输出,并通过高端活动进行精准对接。企业不仅能够提前洞察市场新需求,还能低成本对接技术、资本与场景资源,甚至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从“跟跑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

调研行总协调人、预见能源创始人夏命群透露,本次调研将实现“三向穿透”:一是穿透技术前沿,关注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关键路径;二是穿透供应链协同痛点,梳理材料、设备、制造、服务各环节的断点与堵点;三是穿透落地场景,搭建“需求—供给—合作”三位一体的资源对接平台。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新能源发电量和占比快速提升,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风电发电量81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光伏发电量91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风光新能源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22%。可见,对我国能源链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细致调研摸底已十分重要。

中关村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李小琳在现场表示,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能源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能源体系。”联盟理事长李斌在启动仪式上指出:“能源产业正处在转型攻坚期,单点突破已不足以应对系统性挑战。我们必须以链式思维整合资源,推动技术、资本、场景的深度融合。”

“能源的未来,不仅在于技术的突破,更在于产业链的协同与生态的构建。”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调研行将从“看见”到“预见”、从“单点”到“链动”的行业实践。“它不仅是调研,更是一场推动能源新质生产力落地的集体行动。”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