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近日,一场以“宝藏巴蜀——探秘中华传统文化与跨越喜马拉雅的文明对话”为主题的文化寻踪活动在崇州拉开帷幕。来自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20名四川大学留学生,在专家学者带领下,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之旅。
四川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本次活动由四川大学留学生管理办公室资助立项,由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牵头实施,是“留传经典·蜀韵川大”国际学生特色活动建设项目的重点活动。参与学生通过“寻宝”互动与文化参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度解锁巴蜀文化密码。
![]()
“宝藏巴蜀——探秘传统中华文化与跨越喜马拉雅的文明对话”项目全体合影。(受访者供图)
活动日清晨,留学生们从川大华西校区整装出发,首站抵达千年古刹光严禅院。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李涛教授现场授课,将两座古塔背后的文明交流史娓娓道来。
“唐代印度高僧善无思禅师在长安主持译经,安史之乱后选择在此修行,用半生搭建起中印佛教文化桥梁。用半生实践搭建起两国佛教文化沟通的桥梁,这是当时文明互鉴最鲜活的缩影。”站在善思塔前,李涛教授向学生们揭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文明交流史。
谈及悟空灵塔时,李涛教授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悟空祖师曾跨越喜马拉雅山脉,远赴印度、西藏取经,最终带回的《贝叶经》,如今已成为见证古代巴蜀与南亚文明对话的珍贵实物。大家可以想象,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这样的文化交流需要何等的毅力。而这座塔,正是对这份坚持与交流精神的永久纪念。”
活动日午后,街子古镇变身“文明交流实践场”。留学生们按国籍分组,手持用南亚八国语言绘制的“藏宝图”碎片展开协作。凭借多语言优势,他们成功破解线索,先后解锁字库塔、古戏台与唐公祠等文化地标。在字库塔前,学生们深入了解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瑞龙桥畔,九脊顶歇山式屋面等建筑细节成为最生动的中国建筑美学教材。
活动收官于崇州经典园林景观罨画池,在外事秘书助理蒋筱然老师的导览下,留学生们漫步池畔,透过亭台楼阁与花木水体的巧妙布局,深度体验川西园林“一步一景”的美学意境,感受陆游、范成大等文人墨客留下的文化印记。
据悉,本次活动创新采用“文化寻宝”模式,以巴蜀历史遗迹为“活教材”,让留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中华文明底蕴。参与学生纷纷表示,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他们触摸到厚重的历史文化,更在文明对话中搭建起跨文化友谊的桥梁。
评论 3
fm2147128 2025-11-04 发表于四川
阅
筠连蒿坝镇蒿坝村张应飞 2025-11-03 发表于四川
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之旅。
lixiaobing_1977 2025-11-03 发表于四川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