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蓝 著
为开路者开路
距离川藏公路勘测30多年后,工程师余炯写作的《川藏公路昌都至拉萨段踏勘纪行》一文里,有几个十分感人的片段:
我们出发踏勘的第二天就碰上雀儿山,山上山下盖着厚厚的积雪。我从山脚登高到几十米处,已感到呼吸十分困难,双腿陷入雪窝二尺,真个是举步艰难,走一阵喘一阵,午后5点左右爬到山垭口时,手脸已冻麻木。晚上9点前后才下到山西侧的西台站,这里仍是冰天雪地!行军一天又冷又饿又累。有的人一停下来就晕倒在雪窝里!我们在雪地上一面搭帐篷一面烧晚饭。夜来睡在雪地上,严寒缺氧,难于入睡!第二天我们又继续前进。为了踏勘公路,我们终于克服了意想不到的艰苦困难,翻过了雀儿山!
我们登上了唐古拉色季拉!在这冰雪世界里踏勘公路,我们都得了雪盲,双眼疼痛难忍!我们看见藏胞把长头发披在眼前走路,我们就把手帕扎些小眼,吊在眼前,减少雪光的刺激。这种土办法使我们减少了雪盲症的威胁,在这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草原上,完成了踏勘任务!
我们来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一段路在坡陡50多度的光溜溜的大石岩上,凿了一行脚印作为唯一通道。过这岩时要先出右脚,在岩上才能换脚。我不知道,先出左脚。走了儿步,两脚换不过来,既不能前进,又不能后退,双脚发抖,脚下是万丈波涛!在这危险时刻,幸亏一位藏胞赶回来扶住我,我才心惊胆颤地过了这座悬崖!要不是那位藏胞,我早就“光荣”了!
我们踏勘的里程共计3200余公里!来回行程6700公里。往返共翻过大雪山60座,步行翻越大雪山51座!(《纪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三十周年文献集》第二卷“筑路篇”【下】,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16页))
…………
余炯踏勘报告里提到的雪盲症,当时参与川藏公路的筑路大军里很流行,亦称“日光眼炎”,是一种急性光源性眼病,主要因强烈的阳光通过雪地反射,经过晶体的聚焦到达视网膜黄斑部,造成组织的热灼伤而致视力下降。表现为双眼刺痛、灼痛、眼睑痉挛、结膜充血、水肿、畏光、流泪、视物变形等;严重者角膜出现弥漫性上皮脱落,造成暂时性失明,其危害较大。其实,一是严重缺乏维生素C,二是如果有一副护目镜就可以大大减少病症,问题是那时哪来护目镜呢?
如果说公路建设者是开路先锋,那么探勘队、测量队就是为“开路者开路”。担当这样的角色,不能不让人想起孟子的第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作者简介
蒋蓝,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黄河》文学奖、中国报人散文奖、西部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四川文学奖、布老虎散文奖、万松浦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四川省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散文学会特邀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已出版《黄虎张献忠》《成都笔记》《蜀地笔记》《踪迹史》等文学、历史专著。曾任《青年作家》月刊主笔、主编,现供职于成都日报社。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