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柄墙球——墙间穿梭的灵动竞技丨世运项目科普

成都世运会执委会 2025-07-31 17:42 54169

短柄墙球起源于美国,最初是作为网球运动员在冬季的另一种锻炼方式,1981年首次登上世运会的舞台。短柄墙球在北美洲、南美洲发展普及较好,墨西哥、危地马拉、阿根廷、美国和玻利维亚都是实力强劲的队伍。

短柄墙球比赛使用的是由四面墙及天花板围成的长方体场地,长12.192米、宽6.096米、高6.096米。短柄墙球场地为全封闭长方体,墙壁和天花板可作为击球面,允许球触顶反弹,选手可利用三维空间设计复杂击球线路,战术变化相较于壁球更为复杂。比赛采取五局三胜制,每局11分,在有效发球后,双方球员交替对打,直至一方未能有效回球或裁判报出犯规口令则该回合结束,每回合的胜方积1分,并拥有下一回合的发球权,当比分为10平的时候,比赛应继续到一方球员领先2分为止。

短柄墙球因场地封闭,空气阻力小,球速更快,对反应速度要求很高,同时短时间内需完成冲刺、急停、跳跃等高强度动作,对爆发力和耐力要求也极为严苛。球场的透明设计使观众可以360度无死角观赛,极大地增强了观赛的沉浸式体验。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