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广袤的四川山野中,有770余种野生鸟类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截至2023年3月,成都境内鸟类达566种。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成都作为重要的候鸟迁徙地之一,也迎来了观鸟的最佳时机。这个观鸟季,我们可以看到哪些鸟类?与去年相比,又有哪些鸟种新发现?
3月31日,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主办的四川省暨成都市第42届爱鸟周活动拉开帷幕。今年爱鸟周主题是“保护候鸟迁徙通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针对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四川和成都组织筹划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进校园、青少年公众科学家培育计划、鸟类科普沙龙、限时观鸟赛等系列活动。活动期间,还将经救护康复并评估后的金雕、凤头鹰、游隼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放归自然。
“与2021年成都鸟类名录2.0版相比,成都新增鸟类记录51种。”在当天的“爱鸟周”启动仪式上,成都观鸟会理事长沈尤对《成都鸟类名录2023版》相关情况进行了发布。截至2023年3月,成都市已记录野生鸟类达566种,占全国39.17%,全省74.77%,其中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成为了成都公园城市的常客。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博士阙品甲介绍了成都救护猛禽卫星追踪试点工作最新进展。三只救护放归猛禽中,游隼“阳阳”放归一个月后返回成都已开始筑巢繁殖;金雕“小金”从西岭雪山一路南行,翱翔在大凉山区;草原雕“小青”从邛崃市南宝山启程,历经12天818公里长途迁徙,抵达了海拔2684-3426米的云南省保山市怒山山脉,三只救护放归猛禽均状态良好。
“本轮测评目的地42个61次,涉及成都市全域范围的多个公园、湿地、河流、山林和农田等区域,发布测评报告48篇。”志愿者陈豆豆分享了第一轮公园城市观鸟测评情况,共观察记录到野生鸟类17目59科235种1.7万余只。其中,2022年6月发现的褐胸噪鹛,是成都市鸟类新纪录。
活动现场,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附属小学的学生代表宣读了爱鸟护鸟倡议书,呼吁大家积极参与护鸟行动,争当鸟类保护志愿者。成师附小万科分校的李泳昊、成都华德福学校的黄柯涵分享了青少年公众科学家培育计划“鸟类探究”成果——“成都城区冬季腊肉取食的鸟类调查”,“珠颈斑鸠行为习惯探究”调查报告。主办方还为参与“鸟类环志”“迁徙猛禽监测”“鸟类救护”等活动的志愿者代表们颁发了荣誉证书,感谢他们对成都鸟类保护工作作出的贡献。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林草局副局长王景弘介绍,为了唤起人们爱鸟护鸟意识,198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每年的4月2日为四川省的“爱鸟节”,以后的一个星期为四川省的“爱鸟周”。40多年来,四川在爱鸟护鸟宣传、鸟类及其栖息环境保护方面倾力付出,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鸟类及栖息地环境,呵护每一只飞翔的精灵,持续推动鸟类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