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夏孟珏:“坐桶子”和“提签签”

封面新闻 2022-07-28 17:28 68719

文/夏孟珏

四川方言中,一些年龄稍大的人会把团队中发号施令的人称为“坐桶子”或“提签签”的人。如:“我们公司的法人代表是王谦荣,实际上‘坐桶子’的是刘达山,他才是真正的老板。”“你要去谈成这笔生意,得找到他们单位‘提签签’的人,找其他人谈都是空了吹。”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坐桶子的”或“提签签的”是真正掌权的人,那这两个词语的来源究竟是怎样的呢?

“坐桶子”和“提签签”这两个词语都来源于川剧。戏剧必须配有音乐,不光是一种伴奏,还起着发号施令、掌控节奏的作用。川剧音乐有“三分琴七分鼓”的说法,也就是说锣鼓在其中特别重要,这也是川剧的一大特色。

演员出场之前得有开场锣鼓,中间各种场面也得配有锣鼓,锣鼓响起来,与情境相应的气氛和味道也就出来了。整个乐队中,担负指挥作用的是打小鼓(又称“板鼓”)的鼓师,他是乐队的首席,是核心,其他打击乐和弦乐、管乐的乐手都由他指挥。演出时鼓师两手不空:他左手执的“板”(又称作“提手”),是用红绸带连接三块硬木而成,手捏下面一块,晃动上面两块击打,发出的响声就是节奏中的“板”;他右手拿一根“签签”(又称“签子”,竹制,比筷子略细)击打特制的小鼓,发出“啪啪”的响声就是节奏中的“眼”。所谓“有板有眼”,就是所有乐手都得按照鼓师击打的“板”和“眼”进行演奏。整幕戏或一场戏的起乐、中途的停顿、演奏节奏的快慢缓急,都得按鼓师的指挥行事。鼓师的“签签”有点像现代乐队指挥手中的指挥棒,“签签”击打小鼓发出的声音、挥舞起来的横竖姿势,以及执“签子”的右手有时向上伸出几根指头,都是号令,有特定的意思,乐手据此各自按部就班进行演奏。

大概是因为鼓师是乐队的统领,“统”与“桶”同音,于是四川人就诙谐地称鼓师为“坐桶子”的人;他捏着一根“签签”发号施令,所以又被称为“提签签”的人。由此引申开来,就把掌握权力的人称为“坐桶子”或“提签签”的人。

【征稿启事】

华西都市报“宽窄”副刊四川方言龙门阵《盖碗茶》版面推出以来,得到省内外四川方言作者的大力支持。为让《盖碗茶》更加活色生香,方言故事层出不穷,我们向“有故事”的方言作者长期征稿。有好的方言故事,有趣的方言传说,都可以给我们投稿。字数不超过1200字。投稿信箱:730156805@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